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AI协作协作方法论系列】《打造你自己的AI写作执行系统》
2025-03-31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写作不是难在不会写,而是难在“持续写”。

很多人以为写不出来是没灵感,实际上是:

  • 没有固定的协作路径

  • 没有可复用的提问模板

  • 没有日常生活中嵌入的“写作触发机制”

本质就是一句话:
你把写作当成了一次次“重新开始”的任务,而不是一个“可执行系统”。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把你前面学到的所有东西,重新组织成一个个人AI写作系统。它不依赖意志力,而是靠结构与节奏。


一、第一步:建立你的【提问地图】——写作不是从空白开始,而是从常用提问出发

很多人写作的痛苦,是因为每次打开ChatGPT时,都像面对一个空白宇宙。

你不知道从哪问起、不知道怎么铺开、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把你常写的写作类型,提前映射成“固定提问链路”。

比如你常写:

  • 观点型文章(表达一个想法)

  • 经验型文章(讲述一段经历)

  • 工具/教程类文章(介绍某个方法)

  • 情绪/启发类短文(激发共鸣感)

每一种文章,都可以设计一条提问流程。

以“观点型文章”为例:

提问链路如下:

  1. “这个观点你能帮我换个更吸引人的表达方式吗?”

  2. “围绕这个观点,有哪些和它相关的常见反驳意见?”

  3. “你能根据这些反驳,帮我设计一个结构来展开论证吗?”

  4. “每一段用一个真实生活场景来开头,营造共鸣感,你能写个例子吗?”

你可以把这条链路记录下来,以后每次写观点文都调用它。
久而久之,这就是你的【提问地图】——你不再被空白页面卡住。


二、第二步:搭建你的【协作节奏】——让写作从“完整任务”变成“可拆微任务”

你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写作的想法:

写文章不是一次完成一个大工程,而是一次解决一个小问题。

真正懂协作的人,写作节奏是这样展开的:

  • 第一步:今天我只写标题部分 → 向AI提问标题生成

  • 第二步:明天我梳理结构 → 用ChatGPT搭出框架

  • 第三步:后天写第一段 → 和AI对话,写出打头内容

  • 第四步:再调一调语言 → 做语感、逻辑优化

每天只做一件事,但每天都有进展。
这就是写作节奏的颗粒度打碎术

你可以建立自己的“AI写作日历”,例如:

周几任务对应提问
生成选题“我想写xxx主题,你能给我5个角度吗?”
构建结构“我选第二个,你能帮我搭结构吗?”
写第一段“根据结构,写一段情绪带入的开头。”
优化语言与节奏“帮我把这段话改得更流畅、有画面感。”
起标题 + 引导语“为整篇写3个吸睛标题和一句引导语。”

这才是真正的“执行系统”。
它不是靠激情,是靠节奏。


三、第三步:训练你的【写作肌肉】——每天15分钟AI协作训练法

我们再往下走一层,从节奏转向“训练”。

当你想把AI协作写作变成“你自己的能力”,必须从观念切换到肌肉记忆。

我建议你用这个15分钟训练法,长期积累:

📌 每天只做这三件事:

  1. 从选题池里挑一个你最近关注的主题

  2. 向ChatGPT问出第一步问题(如:你能帮我提出几个切入角度吗?)

  3. 从回答中选一个,继续往下问一层(如:这个角度能怎么展开?)

📌 不要求你写完一篇文章,只要完成一个来回的协作对话
📌 同时建立一个“提示词训练本”,记录:

  • 问了什么?

  • AI回了什么?

  • 哪种问法效果好?

  • 有哪些能复用的表达?

这就是你的AI写作练功场
日积月累,你不是依赖ChatGPT,而是建立了一整套属于你自己的提问语言系统。


四、写在最后:写作不是靠顿悟,是靠结构+节奏+肌肉共同撑起的

很多人以为,ChatGPT只是“写作工具”,但它其实更像一面镜子:

你问得模糊,它就答得敷衍;
你问得具体,它就帮你进化。

你能不能写好文章,从来不取决于你有没有灵感,
而取决于你有没有把写作变成一种结构化的“行动流程”。

所以现在,去搭建你自己的执行系统吧:

  • 建一张【提问地图】表格,记录不同写作任务下常用问法

  • 设一个【每周协作节奏表】,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 练一个【15分钟训练法】,让思维真正和AI产生协同

只要开始,你的表达力就会一天天“变成肌肉”。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