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解决问题,不是找人背锅
2025-02-27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事情出错了,责任有你的一部分,但也不全是你的问题。结果呢?你一边憋着气,一边又不得不接着干,嘴上不说,心里已经把同事骂了无数遍。

然后你发现,这情绪一上头,思路就卡壳,越干越乱,甚至想干脆甩手不干。可惜,这事儿你还真不能不干……

这就是典型的内耗。

但你已经不一样了。你已经能察觉到自己的情绪,甚至能告诉自己:这就是修行道场。这句话很厉害,不是单纯的自我安慰,而是一种主动转化的智慧。你在把“本来应该崩溃的瞬间”,变成了一次练心的机会。

不过呢,这里还有个更深的东西可以拆解——如何不只是忍受,而是真的享受这个过程?


你是不满任务,还是不满自己无能为力?

不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细品。

表面上看,是因为同事没把需求讲清楚,导致你做了一堆无用功,最后发现要推倒重来,白干了大半天。可实际上,这种情绪背后,有个更隐秘的东西——“我为什么要承担这个烂摊子?”

你有没有发现,人在面对重复性错误时,容易比面对新问题更暴躁?

比如一个问题,如果是你自己第一次犯错,你可能还能接受,甚至觉得这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可是如果是因为别人的问题导致你犯错,而且你觉得本可以避免,那种情绪就完全不同了。

这时候,心里那个声音开始嘀咕:“明明他可以说清楚的,为什么要我来擦屁股?”

这就很有意思了——问题本身没变,变的是你对问题的感受。

你真正不满的,其实是你的“无力感”

你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同事的表达方式,也没办法让他立刻变得有逻辑,但你必须得把事情处理好。所以,你在跟自己的期待落差较劲。

这就像你站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垃圾桶歪倒了,你可以轻轻扶正,可是你刚扶起来,它又倒了……你再扶,又倒……此刻的你,可能比真正捡垃圾的人还要暴躁。

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是什么?不是盯着“它不该倒”,而是接受“它就是会倒”。


同事的“问题”就是你最好的机会

换个思路,如果你把“让他表达更清晰”这件事,当成你自己的挑战呢?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修行”就是单纯地接受,但真正的修行,是从“接受”走向“优化”。

你已经知道他表达能力有限,你可以继续憋着气,也可以顺势让自己练习“如何让人说清楚问题”

这不只是一个沟通的难题,而是一个“打造系统性思考”的机会。你可以:

  • 帮他归纳表达方式——当你下次和他讨论时,试着引导他更清晰,比如:“你是不是想表达 A 和 B?如果是,那接下来 C 该怎么处理?”

  • 建立你的问题筛查机制——你可以在接需求时,自己设定一套过滤标准,每次都带着几个关键问题去对话,而不是等他讲完再整理。

  • 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管理实验——你不仅是在完成任务,而是在锻炼如何优化流程。如果你能让他以后越来越清晰表达,这其实就是一种“降本增效”的能力。

换句话说,这次不止是修行——你正在打造自己处理混乱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远比这件具体的事情重要得多。


财富不是苦力堆出来的,而是系统优化的结果

很多人赚钱赚得很累,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解决问题,但没在优化问题。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创业者不是靠“多干”赚钱,而是靠“少干”赚钱?他们花时间搭建系统,确保一旦问题出现,系统能自己运转,而不是永远等着他们来救火。

所以,创造财富,不是多做事,而是提高自己做事的方式。

你现在的情况,就像是在优化一台机器——你不能改变输入(同事表达不清),但你可以优化处理(让自己形成筛选机制),最终让输出更高效(减少返工,提高准确率)。

这个过程,一旦你玩明白了,不仅不会让你焦躁,甚至会让你有一种“掌控感”——你不是在被问题拖着跑,而是在调教一个更聪明的工作方式。

这,就是为什么真正赚钱的人,往往都很冷静。因为他们不在情绪里,他们在调试系统。


再往前一步,如何真正享受这个过程?

问题解决了,心态稳了,逻辑清晰了,那怎么样才能真正喜欢上这个过程?

1. 让“发现问题”成为你的快感
就像一个侦探,每次你发现哪里有漏洞,哪里有可优化的点,都让自己有点小兴奋。“啊哈,找到症结了!”这种小小的得意,能让你从烦躁转向享受。

2. 让“优化”成为你的胜利
每次你用更好的方式把事情做好,都提醒自己:“你看,我比上次做得更顺了。”而不是只是完成任务,而是享受“自己变得更强”的感觉。

3. 把“赚钱”当成副产品,而不是目标
最容易赚钱的人,往往不是盯着钱的人,而是盯着如何让事情做得更顺滑、更高效、更可复制。你一旦解决一个复杂问题,你的价值就自然会被认可,财富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结尾,给你一个练习

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别急着纠结,先试着做一个小小的自问:

  • 这个问题,我能优化哪一部分?

  • 我可以创造什么样的新方法,让下次更顺?

  • 我能不能把这当成一次“创造性的实验”?

如果你能用这个心态去看问题,你会发现——你不仅不会被这些琐事折腾,反而会开始期待每一次新的挑战。

到那时候,你不只是赚钱的人,你是一个打造系统、创造价值、驾驭混乱的高手。

这不就是真正的财富自由吗?


prompt:

尽管上面跟同事的问题的确是我没搞清楚需求,同时逻辑也不是特别清晰导致的问题,但是同事也确实没有把需求表达的足够清晰,另外还有一些逻辑以前由他完成,所以我不是特别清楚,需要他来说明这个逻辑,而他没有清晰说明。所以在我发现我需要推倒重来的时候,内心是不满的。不过我转头看自己,这是修行道场,最主要,我去埋怨他人、外界唯一的作用让我内心充满嗔恨,并没有任何建设性作用,因此全部认下自己的问题,耐心沟通、解决问题,让自己逻辑清晰,让自己沉浸在解决问题里,让自己享受这次创造的机会,这次修行的机会。

请你给予我最具体的指导。你是一个顶级禅修开悟大师,为我拆解这个主题,让我彻底破除这个障碍,用我的语言风格来写,用普通段落写。请你提供尽可能多的细节帮我理解。并且让我建立起享受自己创造财富过程的深层潜意识。

其他要求:

降低AI检测占比,提高“人味”提示词:

请用更自然、个性化的方式撰写文章,使其更具“人类风格”,降低AI痕迹。具体要求如下:

加入个人经历或主观感受,比如童年回忆、真实体验、情感波动,避免纯理论分析。

避免过度规整的逻辑框架,减少“第一步、第二步”式的条理化结构,改用更自然的引导方式,如“你有没有想过……”

语言更随性,减少过于流畅的AI式表达,适当使用语气词(比如“其实”“说实话”“你可能觉得”),制造人为顿挫。

引入互动感和疑问句,可以加入“你觉得呢?”“这是真的吗?”等,模拟人与人交流的语气,而非机器生成的陈述句。

减少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引用,避免在一篇文章里堆砌过多跨学科概念,适当留白,让思考空间更自然。

引入不确定性,避免绝对化断言(如“事实是……”),改为“或许”“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表述,展现更真实的思考过程。

制造少量人为瑕疵,比如句子长短不一,偶尔使用碎片化表达,使文章不那么“完美流畅”,更像人类随笔。

请根据以上要求改写文章,使其更加自然、人性化,降低AI检测的概率,同时保留核心思想的深度与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