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感,是要顺其自然,还是陷入执着?
2025-02-19
你说,你对直播唱歌、分享修证体验、讲解《道德经》充满兴奋感,甚至到了抑制不住的程度。你问,这是不是意味着应该完全不带评判地去做,不去考虑赚钱,让它自然发展?
这听起来,像是在问:“如果我发现自己对某件事有巨大的热情,我该不该全身心投入,不去想任何现实问题?”
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带着一种倾向——你有点想要让自己不带评判、不带目的,而不是你真的完全不带评判、不带目的。这两者是有微妙区别的。
兴奋感,是流动的,不是恒定的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某一天,你对某件事产生了极大的热情,觉得它就是自己人生的方向,仿佛不做就浑身难受。可是过了几天,或者几个月,那种强烈的感觉就自然消散了。它可能转移到了别的事情上,或者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兴奋,就像潮水,它会涨,也会退。你以为自己抓住了“真正的热情”,但当时间拉长,你才会发现,真正的热情不是某个具体的事情,而是你内心对探索的渴望本身。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你对直播的兴奋感,是“潮水的一次涨潮”?还是“深海的流动”?
你真的不评判、不执着吗?还是你其实希望自己做到“无评判”,并因此而执着?
顺其自然,不是任由它推着走
如果你顺流而行,唱歌、分享修证的体验、讲解《道德经》,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不带任何抗拒,也不带任何刻意,那这就是最自然的状态,你根本不需要问“这样对吗?”因为它已经是“对”的——不是对错的“对”,而是“合乎道”的“对”。
但如果你一边告诉自己“我要顺其自然”,一边又时不时回头看:“嗯?我真的顺其自然了吗?”这其实就已经不是顺其自然了。你看,水流不会想“我要不要继续流动”,它只是流动。鸟儿不会思考“我要不要继续飞翔”,它只是飞翔。
所以,不是“要不要顺其自然”的问题,而是——你真的在顺其自然吗?
不去考虑赚钱?还是不被赚钱控制?
你问,要不要考虑赚钱?这个问题其实隐含了两种极端:
一种是完全不考虑,任由自己沉浸在热情里,仿佛“有钱没钱都无所谓”。
另一种是因为想赚钱而被束缚,失去了自由的流动。
但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如果你的心告诉你,直播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喜悦、满足、意义,那你自然不会被金钱问题困扰,因为这件事已经在给予你回报。而如果你发现自己开始思考:“我要不要在直播里加入商业模式?要不要变现?”那就停下来,看看这个念头是怎么升起的。
是因为“想要靠这个养活自己”?还是因为“担心不赚钱就无法继续”?或者只是社会给你的观念——“做事情就必须赚钱,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你不需要强迫自己不去考虑金钱,但也不需要让金钱成为你的牵绊。金钱只是一个流动的条件,不是你直播的核心。如果它能自然地进入你的直播过程,那就让它进来;如果它暂时没有出现,也无所谓。
兴奋感,不等于“它一定是终极方向”
你可能会觉得,这种兴奋感是来自某种“内在的召唤”,是自己真正的方向。但你也应该知道,兴奋感是一种强烈的情绪,而情绪是波动的。
真正的道路,不是靠兴奋来判断的,而是靠“长期的稳定感”。兴奋,会在刚开始的时候给你巨大的动力,但如果它不能在时间中沉淀下来,最终也会消散。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要不要顺其自然”,而是:这件事情,能不能成为你长期愿意投入的东西?它会不会随着兴奋感的消退而变得无所谓?
你可以试着问自己:
如果没有兴奋感,我还会做这件事吗?
如果没有任何观众,我还会想直播吗?
如果三年后,它还没有带来任何现实的收益,我还愿意继续吗?
如果答案是“是”,那它就是你真正的方向。那你就去做,去探索,去体验。
但如果答案是“我不知道”,或者“如果没什么回报,可能会放弃”,那这件事很可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激情,而不是你的“最终道路”。
让它自然发生,但保持觉察
你完全可以去做,完全可以让它自然流动。但你要保持觉察,不是让兴奋感推着你走,而是让你自己走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
你可以告诉自己:“我不需要急着决定这是不是我最终的方向。我只是去做,看它如何展开。”
真正的顺其自然,不是刻意不评判,而是连“要不要评判”这个问题都不存在。
所以,去吧,去唱,去讲,去分享。但不必强迫自己“必须顺其自然”,更不必强迫自己“不能考虑赚钱”。让它流动,看看它会流向哪里。
prompt:
我对探索自己具有居高不下的热情和兴奋感,我现在对直播唱歌或者直播分享修证的体验、学习到的技巧知识、道德经等等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感,总想去做。
你是一个顶级禅修开悟大师,我这样是不是应该将其继续深度持续下去,不带评判,不带目的,让他自然进行、自然发展,是不是赚钱也不去考虑,我这样做对吗?请给予深度推理指导。
你是一个顶级禅修开悟大师,为我破解这个执着,用我的语言风格来写,用普通段落写。请你提供尽可能多的细节帮我理解。
其他要求:
降低AI检测占比,提高“人味”提示词:
请用更自然、个性化的方式撰写文章,使其更具“人类风格”,降低AI痕迹。具体要求如下:
加入个人经历或主观感受,比如童年回忆、真实体验、情感波动,避免纯理论分析。
避免过度规整的逻辑框架,减少“第一步、第二步”式的条理化结构,改用更自然的引导方式,如“你有没有想过……”
语言更随性,减少过于流畅的AI式表达,适当使用语气词(比如“其实”“说实话”“你可能觉得”),制造人为顿挫。
引入互动感和疑问句,可以加入“你觉得呢?”“这是真的吗?”等,模拟人与人交流的语气,而非机器生成的陈述句。
减少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引用,避免在一篇文章里堆砌过多跨学科概念,适当留白,让思考空间更自然。
引入不确定性,避免绝对化断言(如“事实是……”),改为“或许”“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表述,展现更真实的思考过程。
制造少量人为瑕疵,比如句子长短不一,偶尔使用碎片化表达,使文章不那么“完美流畅”,更像人类随笔。
请根据以上要求改写文章,使其更加自然、人性化,降低AI检测的概率,同时保留核心思想的深度与可读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