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收割国人的瑞幸陆正耀,低头赚钱还债的罗永浩
2025-10-25

那天我在地铁上,刷到两条热搜。罗永浩直播首秀,热度爆炸。第二天,瑞幸造假,被全网追打。短短四十八小时,中国互联网像是被泼了两盆截然相反的冷水。一个低头挣钱还债,被骂到狗血淋头;一个精心设计骗局,却被一群人夸成民族之光。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个世界不是不讲理,而是太多人宁愿选择“好听的假象”,也不愿面对“难看的真相”。很多人说瑞幸是去割洋韭菜的,是“资本主义的报应”。可真相呢?瑞幸收割的,从头到尾就是我们自己。上万名中国员工,可能拿不到工资;那些做供应链的中国公司,可能收不到货款;外资对中国企业信任的坍塌,更是一种看不见的伤口。你说这是一场聪明的游戏,可被割掉的那一块,终究还是中国人的脸。瑞幸造假曝光后,第一时间推出所谓“背锅侠”——COO被指为罪魁祸首。而幕后真正的导演,陆正耀,这个把IPO当流水线造的男人,却早就财务自由,身家两百多亿。有人替他洗地,说他至少“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可那家公司注册在开曼群岛,上市在美国,股东全是美元基金,而他本人,是加拿大永久居民。你看,整个故事里唯一“中国”的,只有那群被收割的普通人。我们给他交过智商税,还得为他的造假买单。这不是民族之光,而是民族的反光——亮得刺眼。

与此同时,另一个人,罗永浩,在另一头默默直播。他在还债。不是为投资人洗白,也不是为了情怀续命,只是为了还那些被拖欠的供应商的钱。他可以破产,可以躲债,也可以像无数失败者那样从此销声匿迹。可他没有。他选择站在镜头前,满头油光,笑着卖货,哪怕被人嘲笑成“老赖网红”。这一幕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他——那个在发布会上扬言要“收购苹果”的男人,那个信誓旦旦要做“东半球最好手机”的疯子。今天,他低头道歉,鞠了九十度的躬。有人讥笑他堕落,我却看到了另一种体面。那是被现实撕开的理想主义者,仍然选择负重前行的样子。

他的人生,早就是个倒影重叠的故事。从初中那篇“五星红旗耷拉在校园上空”的作文开始,他就不擅长讨好任何人。那个时候,全班都写“飘扬”,他偏偏写“耷拉”。老师骂他哗众取宠,他不服,改作文时又添一句:“说来也怪,明明没风,红旗依然飘扬。”于是叫了家长。那是他第一次体会到,诚实的代价。有些人,从那一刻起就决定,这辈子不再改作文。后来他退学,打工,摆摊,去韩国倒卖壮阳药。命运看起来像是要把他碾成粉末。可他有一股狠劲——他要做点什么,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证明:一个人可以不靠系统,也能活得体面。

他去新东方当老师,成了最会讲段子的英语教师;又辞职,办网站、创学校、做手机,一路折腾得像是一部纪录片。每一次出发都带着理想,每一次结束都带着伤。牛博网死于言论,英语学校死于方舟子,锤子手机死于现金流。他有洁癖,不愿妥协,不懂圆滑。他说合作要真诚,不赚钱也要守信。于是没有投资人愿意投他。后来,他说自己要做中国最好的手机。那一年,望京的天空电闪雷鸣,他站在窗边自嘲:“好了好了,我都知道了。”那是命运对他的预告——理想主义者的路,不会好走。

他做手机的时候,睡在工厂,掉了一半头发,胆结石大了一倍,体重重了三十斤。他知道自己不是职业企业家,也不懂供应链,但他相信审美,相信坚持,相信一句笨话:“用心做东西,不会太差。”他错了。手机卖不动,融资断裂,公司倒闭,欠下巨债。别人破产清算,他却硬扛下来。那几年,他几乎每天都在给债主道歉。他说:“让用户受了这么多嘲讽,我作为人问心无愧,作为企业家太不职业。”那是他学会的第一堂“现实课”。他开始沉默,开始反思,开始学会安静。

直到那场直播。罗永浩穿着灰衬衫,对着镜头念产品说明书,语气平静。没有段子,没有情怀,只有货。有人笑他,曾经要改变世界的人,如今靠卖货还债。可我觉得那一晚,他不是在卖货,是在赎罪。他在还自己欠下的每一份“理想的债”。

那场直播的第二天,瑞幸造假爆了。一个还债的男人被骂;一个造假的公司被夸。这是最大的讽刺。罗永浩的直播带货,也许只是商业层面的一个微小事件,但那一刻,它被赋予了道德的重量。因为在这个真假难辨的时代,敢于承认错误的人,比擅长掩盖错误的人稀有多了。

我想起黄章晋那句话:“他是这个万恶的环境里一个难能可贵的混蛋。”这句话骂得狠,但准。罗永浩不是完人,他轴、冲动、嘴硬,可他从不说谎,从不坑谁。他欠债,他还;他失败,他认;他被笑,他低头。他的世界观很笨,却干净。一个有洁癖的人,才会在泥泞里走得这么小心。

很多人不理解他,因为我们早就习惯了“聪明人”的逻辑——投机一点没错,成功了就值得原谅。可正是这种逻辑,让投机变成常态,让真诚变成笑话。陆正耀们会不断出现,因为这个世界奖励聪明、惩罚笨拙。而罗永浩这种人,会一直被骂,因为他相信一些太老的东西:信用、责任、体面。这些词在今天听起来像古董,可他仍然用它们当武器。

有人说,他是“行业冥灯”,干一行灭一行。我倒觉得,他更像一面镜子,照出这个时代的荒诞。我们笑他失败,其实是在逃避自己的怯懦。因为大多数人,比起失败,更怕承担。我们宁愿去做陆正耀,也不愿做罗永浩。因为投机者赢的时候风光无限,理想者赢的时候太慢太累。可真相是,陆正耀赢的是局,罗永浩赢的是心。

我不确定罗永浩最后能不能成功,也许他永远会在“下一步”路上。可至少,他没让自己变成另一个瑞幸。他没有假账,没有包装,没有谎言。他只是一个秃头的中年人,靠嘴卖货,还债给供应商。有人问他怕不怕重新开始。他笑笑说:“我已经习惯从零开始,只要不是从负开始就好。”这句自嘲,像是对所有理想主义者的告慰。

叶三曾写过一段话:世界是属于聪明人的,你这样的傻子想成功,要非常非常幸运。我希望罗永浩足够幸运,也希望我们每个人,哪怕只幸运一次——在某个时刻,能选择诚实而不是聪明。

也许理想不会让人赢,但它能让人睡得安稳。罗永浩说过:“只要保持品性中正,就对曲折的道路毫无惧意。”这一句,像是他给世界留下的遗言,也像是对我们这些看客的一记提醒。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