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27岁,我的人生路越走越窄:随意选择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2025-10-25

那天晚上,广州的雨像被人忘关的水龙头,一滴一滴砸在窗台上。她抱着孩子,坐在沙发的一角,屋里只亮着一盏台灯。孩子睡得香,她的眼神却空了。桌上摊着未完成的策划稿,标题框里闪着光标,像在无声地问:你的人生要往哪走?她叫阿许,27岁,一个文案,一个母亲,一个觉得自己“被生活放生”的人。她突然发现,这几年,她好像一直在被选择,而不是在选择。

她说:“我好像随便就活到了27岁。”那句“随便”,像一记闷锤。

她不是懒,也不是不聪明。只是太顺从。高考时,她选了离家近的大学;填志愿时,挑了名字听起来体面的专业;结婚那年,家里催,她点头,说“行吧”;工作时,朋友介绍的广告公司,她没多想,就去了。她曾安慰自己,这样也挺好,省事,稳定。可几年后,当朋友圈里的人在升职、创业、出国、拿奖,她却在为客户修改一条广告语时,忽然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像一条越走越窄的小巷。

那种感觉,就像你坐错了车,却又懒得下去。

直到有天,她听了一门课,讲成长思维。那是一种撞击。她说听到一句话——“随意选择的人生,不值得一过”——那一刻,她有点想哭。

她开始往回看,发现人生的每一个分岔口,其实都暗藏了命运的齿轮。过去的每个“算了”,都在一点点塑造现在的她。

比如高考。她成绩不错,却总觉得努力太功利,“酷”的她不愿承认自己在意结果。班主任说“全力以赴”,她笑着摇头,觉得那太拼了。可几年后她才明白,那场考试不只是分数,而是命运给的第一张门票。农村孩子要翻身,高考是唯一的梯子。那时的她不懂,以为错过一场考试没什么,可世界不会为了谁多给一次机会。

后来考研,她也一样随意。想去成都,因为朋友在那、火锅好吃。报了心理学,却讨厌背书。她说:“我不喜欢死记硬背,理解就行。”结果考试那天,她盯着题目,脑子里一片空白。300分的专业课,她拿了180。那一刻她才懂,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感觉解决。

她自嘲那是命运的第一次耳光。

她说自己“佛系”,其实是怕失败。怕认真后还输,那样更丢脸。可“佛系”不是平和,是逃避。那些看似不争的日子,其实是一种慢性放弃。

她在听课的笔记上写下:“不懂得赛点思维的人,会错过所有能改变命运的机会。”这句话她圈了三次。她忽然想起大学毕业那年,最要好的室友想进华为,投了无数简历都没回应。那女孩直接飞到西宁的华为办事处,硬是找到经理,当场面试成功。她那时看着觉得“这人真疯”,现在才懂,那才叫主动。真正重要的选择,从不靠随缘。

她开始尝试做一些小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慎重地选一次”。那天,她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关掉手机,拿张纸写下未来三年最想实现的事。写到一半,她哭了。因为发现,她竟然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写完那张纸花了三个小时,但那是她第一次,真正为自己的人生坐下来想。第二天,她拒绝了一个高薪但没成长空间的文案岗位,选择留在能学习的团队。朋友说她傻,她笑了笑:“我只是想试试不‘随便’的感觉。”

第二个实验,是“坚持一件事到极致”。她开始练写作,每天300字,不发朋友圈、不给人看,只写。第一周,她写不下去。孩子哭,稿子催,心烦意乱。她差点放弃。那晚,她把电脑一关,对自己说:“今天不写了。”那是她的失败日。第二天,她重开电脑,补写前一篇。她说:“我发现,失败不是敌人,是提醒。”

她开始一点点积累。公众号推文、品牌文案、个人感悟,她都写。三个月后,她投稿到粥左罗的社群,被选为精华。那一刻,她意识到,努力的意义不是立刻见效,而是让自己有资格继续走。

她也慢慢懂得,人生不怕慢,怕的是懒。

懒得思考,懒得改变,懒得拒绝。她以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算了吧”,现在她改成“我想想”。思考的习惯,像一盏灯,让她不再盲走。

她在课上听到一句让她印象深刻的话:“越对未来有信心,越能对当下有耐心。”那是一种长期思维。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她忽然释然。

她开始做第三个实验——延迟满足。每当她想买点小奢侈品犒劳自己时,她先写下“我真的需要它吗?”有次,她攒下买包的钱,拿去报了个写作营。半年后,她靠稿费赚回三倍。她笑着说:“那一刻我才知道,投资自己,比消费快乐更久。”

她学会了慢。慢不是拖延,是笃定。她说,以前她怕时间,怕别人走得快。现在她不怕了,因为她终于在自己的路上走。

有一天,儿子在客厅画画,她在电脑前敲稿。孩子抬头问:“妈妈,你在干嘛?”她回答:“妈妈在变厉害。”那一刻她鼻子一酸。原来成长,不是想明白一堆道理,而是让身边的人也能看到你在变。

她开始理解一个简单的道理——“选择”这件事,从不是一次性决定,而是日复一日地选择不放弃。

她说:“我不想再做那个‘随便’的人。”

当我听她讲完这些,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走错路,而是不知道自己在走哪条路。

她说自己还没成功,但至少,现在的她,知道为什么早起、为什么写、为什么拒绝安逸。

在她的小本子上,写着这么一句话:“愿我不再随便过一生。”

那句“随便”,现在成了她人生的警钟。

我们每个人,大概都在某个时刻变成过她。我们随手选学校、随口答应恋爱、随意跳槽、随波逐流。然后某天抬头,发现生活在悄悄报复——那些被我们糊弄的选择,终有一天,会反过来糊弄我们。

可是她也证明了一件事:只要你愿意停下来,重新开始,命运也会松口。

这世上没有哪条路是彻底堵死的,有的只是你还没鼓起勇气掉头。

她现在常说:“我不是被生活推着走的人了。”

那种自由,不是财富,而是心里有方向。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