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当我悟透这6件事,父亲已经不在人世
2025-10-25
那一年,曹德旺第一次觉得“时间真的在往前走”。
父亲的坟前,风从东边吹过,带着海的咸味。
他蹲在土堆前,手里捏着几根刚拔的杂草,忽然就想起父亲说过的一句话——
“你悟到我说的道理时,爸爸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那句话,在他脑子里回荡了几十年。
直到此刻,他才真的听懂。
有些道理,年轻时听懂了是聪明;
过了半生才懂,是命。
他抬头,看着天,一句“爸,我懂了”,被风吹散在坟前的青烟里。
曹德旺1946年出生在福建福清。
那时的中国还没恢复元气,战火余烬未冷,穷是常态。
他家原本是当地望族,曾祖父是首富,后来家道中落。
父亲挑担子做布生意,母亲是地主家的女儿,陪嫁丰厚,却在一夜之间全部变卖,只为了养活六个孩子。
他们家那时的生活,连“穷”这个字都显得体面。
早晨只有红薯稀饭,中午没菜,晚上凑合喝点汤。
有时,孩子们饿得不行,母亲就吹口琴,带着他们唱歌。
她说:“记住,别人不会同情你的穷。出门要抬头笑。”
这句话,成了曹德旺一生的底色。
他从来不等怜悯,只信靠自己。
十五岁那年,他就跟着父亲贩卖香烟。那时候的买卖是冒险的,算“投机倒把”,抓到可能要坐牢。
父亲教他避风头:年纪小,不容易被查。
他们骑着破自行车,从福州到高山,走一趟要三天。
冬天的山风像刀子,雨一下,泥路全是滑的。
曹德旺拉肚子,实在骑不动,硬是推着车走完最后二十公里。
到地方时,整个人都虚脱了。
那晚,老板煮了稀饭,他一边吃,一边哭。
不是因为苦,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没退路了。
这就是他的第一堂“成人礼”。
后来改做水果生意。凌晨两点出门,骑车去福清批发,回来已是下午。
母亲总在床边叫他,轻轻拍他肩膀。
那时的他还不懂,母亲每次喊“起床”,眼里都有泪。
她心疼这个小小的儿子,却又别无选择。
“男人,要有担当。”这是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
也正是那一句,让曹德旺一生都背着“不服输”三个字活着。
20岁那年,他决定自己干。
办玻璃厂。
那是个谁都不看好的行当。玻璃重、利润薄、工艺难,能赔死一批人。
但他偏要做。
福耀最早只是个小作坊,十几个人,靠卖农用玻璃糊口。
没设备,就拆旧机器;没钱,就赊原料。
他一天跑三趟市场,晚上还要带工人修模具。
有一回机器爆炸,玻璃碎渣嵌进肉里,他自己用镊子挑了一个小时。
别人问他怕不怕,他笑着说:“怕,但更怕穷。”
穷,成了他最大的导师。
后来生意做大了,开始建厂。
有一次,镇上介绍一个闽侯人来挖土方。
对方报价八毛钱一方,市场价是三块。
镇长在旁边拍板:“便宜啊,就他干吧。”
曹德旺没说话,只让镇长签担保合同。
果然,闽侯人干不下去,亏到崩溃。
他拿着两万块塞给曹德旺,说是“辛苦费”。
曹德旺当场把钱拍在桌上:“我的名字就值两万?”
后来那人又来送金手镯。
曹德旺当面骂:“再拿来,我退合同!”
这事最后闹到县里。
县长、镇长全急了。
曹德旺反而请他们吃饭,说:“今天吃‘百鸡宴’,吃完就打官司。”
众人懵了。
他指着图纸说:“二十天后竣工,现在土还没动。合同白纸黑字写着,完不成就赔股份。”
几天后,镇里动了真格,加班干完。
曹德旺最后还是按市场价2.8元付钱。
他说:“我不会让你吃亏,但我也不会纵容投机。”
这件事之后,那位闽侯人成了他最信任的施工队长。
这就是曹德旺的为人:严、直,却公。
他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做人不贪便宜,做事不伤人利。
他说:“便宜占尽,是福报耗尽。”
福耀越做越大,厂子多、地皮多,关系也多。
一个县长的外甥来接工程,态度嚣张。
他不讲规矩,偷工减料。
曹德旺亲自去工地,说:“随便拆一段验收,合格我立刻付钱,不合格你重建。”
对方硬气:“我不拆,看我拿不到钱?”
第二天,县长冲进他办公室骂:“我撤你职信不信?”
曹德旺坐着,语气平静:“信。但要开会说明原因。您可以撤我职,但不能毁规矩。”
几个月后,县长被免职。
曹德旺拒绝接董事长的位置。
他说:“企业的头,要有德有识,不然害人害己。”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父亲当年那句“男人看做事,不看读书”的真正含义。
能做事,是智慧;肯负责,是格局。
很多年后,他成了董事长。
有人说他像老板,也像父亲。
他却说:“我是管家,不是主人。”
2007年,公司有个实习生田军,被查出白血病。
人事汇报说:“他还没转正。”
曹德旺回了一句:“那更该帮。”
治疗花了七八十万,全公司捐款,公司垫资。
一年后,田军回厂,全体员工鼓掌迎接。
那天的掌声,曹德旺哭了。
他后来常说:“企业要爱兵如子。工人不是工具,是命。”
福耀的尾牙宴,每年都开。
最早在福清,后来办到了美国。
他亲自给新人证婚,给老员工颁奖。
有人问他:“您为什么对员工这么好?”
他说:“因为我年轻时没人对我好。”
有一次他出差,司机偷偷加油后顺手拿了加油站送的烟。
曹德旺看见,叫他停车。
司机以为出事了。
他只是淡淡说:“别人送的不是烟,是尊严。”
从那天起,那司机再也没敢拿一根。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印尼ASAHI玻璃公司总经理来求他帮忙。
“仓库积货太多,卖不出去,要炸毁了。”
曹德旺举杯说:“那我买,每月四千吨,按中国市场价算。”
日本人当场跪下,说:“您救了我一命。”
员工不理解:“老板,为什么不趁机压价?”
他笑了:“产业链是家人,不是敌人。他死,我们迟早也死。”
一年后,玻璃原片疯涨,货都拿不到。
ASAHI按时发货,还没涨价。
等他们实在扛不住,发信涨价时,曹德旺回信——
“该涨早该涨,感谢你们一年守信。”
那年之后,ASAHI成为福耀最稳的供应商。
有恩,有义,有未来。
这就是曹德旺的“道义之心”。
他说:“经商要讲天道。天道酬仁,仁者无敌。”
这一句话,他用一辈子去验证。
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
他沉默了几秒,说:“悟透六件事,就够了。”
一是,没人会同情你的穷。
二是,路得自己走。
三是,便宜不能贪。
四是,遇事要敢扛。
五是,要对人有情。
六是,要懂得共生。
说完,他看向窗外。
夕阳正好,光打在他鬓角的白发上。
他说:“我都懂了,可惜父亲不在了。”
有些人一生都在往上爬,爬到高处才发现,想回去看一眼那个喊你起床的人,已经来不及。
父亲的那盏油灯,在他心里从未灭过。
那是他所有信念的起点。
他一生拼命挣钱,却在晚年捐出百亿。
他说:“钱留太多,会害了子孙。留德,才是真传家。”
他的名字里有个“德”,这不是巧合。
“有德之人,必然兴旺。”
如今的曹德旺,头发全白了。
谈起父亲,仍会眼眶发红。
他说:“我这一生,就是在兑现父亲的教育。”
风从窗外吹进来,桌上的茶水晃了一下,倒映出他笑着的脸。
那笑里,有泪,有悟,有放下。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