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23岁“电竞之神”Uzi退役:我用了7年时间,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2025-10-24

那天是六月三号的下午两点,阳光明晃晃地照在显示器上,像一层刺目的白噪。简自豪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的那条微博草稿,手指在“发布”两个字上停了足足十秒。终于,他按下回车。短短三行字,像一枚石子,投入了整个电竞圈的湖面——“大家好,我是RNG的Uzi。由于身体原因,我决定正式退役。”短短二十分钟,热搜炸了,朋友圈被刷屏,评论区像洪水,一条条滚动。有人说:“我的青春结束了。”也有人发出那句简单的叹息——“再见,那个男人。”他退役的消息,不只是电竞圈的新闻,更像一代人共同青春的谢幕。

那一刻,他23岁。

这世上很少有人,能在23岁时拥有万人喝彩,也很少有人,在23岁时就经历一个时代的落幕。简自豪,就是那种少数。

他出道那年,还是个瘦削的湖北少年,操着一口带点乡音的普通话,穿着宽大的队服,眼神倔强。队友说他话不多,但一上场,整个人就像被电点着似的,目光锐利得能切开空气。那一年,他打出了让全场观众倒吸一口气的VN,一个闪现,三下普攻,一波极限反杀,让解说惊呼:“这小子,简直疯了!”

从那一刻起,Uzi这个名字,就成了“天才”的代名词。

可天才这两个字,从来都不便宜。

他的天赋,被放在显微镜下审视。每一次失误都会被放大,每一次失败都会被反复播放。2013年,他第一次打进世界赛决赛。那是中国电竞第一次那么接近冠军。整整三场,他的VN被韩国的SKT按在地上摩擦,0:3。那天他坐在椅子上,嘴角抿着,像是在咽下什么难以下咽的东西。有人在弹幕上打出一句话——“差距不是一点点。”

这一年,他16岁。

他没哭。只是下台后,冲队友挤出一句:“明年我们再来。”

结果第二年,他真的又来了。又一次打进决赛,又一次败给韩国队。两年两次亚军。那时候他学会了笑,但那种笑,像是用力掰开的。

从那以后,Uzi就被贴上了一个标签——“无冠之王”。

这世上最残酷的事,莫过于努力被看见,却永远差一步。

他开始变得暴躁。训练时因为队友的一个失误摔键盘;比赛中因为节奏崩盘拍桌子。镜头拍到他时,脸上常常是冷的。他自己也承认:“我以前脾气不太好,我太想赢了。”

想赢,是Uzi的信仰,也几乎毁掉了他。

那几年,电竞在中国从地下室的比赛,变成了上亿人观看的盛宴。训练强度也随之疯狂。每天16个小时,他坐在电脑前,左手腕肿到拿不起水杯,右肩因为长期劳损,连抬都抬不起来。医生警告他:“你这手,再这样打下去,很可能废掉。”他笑着说:“那就废了再说。”

数据公开显示,2018年Uzi的训练时长平均每天15小时,比同龄选手高出30%。在电竞圈,伤病几乎是常态,但像他这样硬撑的,却屈指可数。

他不是不怕疼。他只是怕停。因为一旦停下来,就意味着他可能再也追不上。

2015年,他短暂离开老东家皇族,加入OMG。那段时间,队内矛盾、战术失调、舆论攻击,三重夹击。粉丝骂他拆队,媒体写他桀骜不驯。那一年,他第一次动了退役的念头。那天,他对朋友说:“我觉得我不行了。”

朋友劝他休息几天。于是他做了个小实验:关掉电脑,离开网吧,带着手机去了江边。那是凌晨两点,风从江面吹过来,他坐在岸边,点了根烟。烟雾散开的时候,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这几年,从没认真看过一次夜色。

他那天写了一句话发在朋友圈:“我想重新开始。”

三天后,他收拾行李,去了QG试训。那是一支新队,没人敢确定他们能走多远。但那时的Uzi,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想再试一次。”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不敢试。

那次试训,他通过了。他回到了赛场。后来他说,那段时间让他重生。

可真正让他蜕变的,是他学会了承担。

2016年,他回到RNG。队友换了一个又一个,教练走了又来。每一支战队都有内部的故事,有争吵、有冷战、有不满。有人问他:“你后悔回来吗?”他想了想,说:“不后悔,我这次,不是为了赢别人。”

那句话,像是他心里的一次转弯。

那年春天,RNG夺冠。他在舞台上接过奖杯,教练把奖杯递到他手上时,他楞了一下,然后笑着举起,眼泪一瞬间涌出来。麦克风递到他面前,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个冠军,是属于大家的。”

那一刻,所有人都知道——那个少年,真的长大了。

他不再说“我carry全场”,不再冲动地挂机、摔键盘。他开始鼓励新人,主动承担采访。他知道镜头背后有无数观众,也知道自己早已不是那个只想赢的孩子。

2018年,是他职业生涯最辉煌的一年。RNG横扫春季赛、MSI、夏季赛,几乎包揽全部冠军。那一年,他被称为“世界第一AD”。

他在微博上写:“终于,我也有冠军了。”

那天,他笑得很纯粹。

可命运从不按剧本走。半年后,RNG在世界赛八强被G2击败,止步八强。那场失利,像一记重锤。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们会输。那晚的更衣室里,他一句话都没说,只是摘下耳机,头埋在手里。

旁边的队友轻声说:“没事,我们还会回来的。”

他抬起头,笑了笑:“我知道。”

可那之后,他的身体开始彻底抗议。手伤复发,糖尿病加重,训练时几乎靠止痛药撑着。医生劝他停下,他却咬着牙说:“等S赛打完再说。”

有人说他固执,也有人说他疯了。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八年,他不是在打游戏,是在和命运拔河。

2020年,他终于退役。那天他发完微博后,关掉手机,靠在椅子上。窗外的阳光刺眼,他闭上眼,心里忽然有种奇怪的平静。

他用七年时间,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外界称他为“神”,可他早已不在意这称呼。对他来说,“神”不是赢了多少场,而是输得起。

在一次采访里,记者问他:“你怎么看待永远的神这个称号?”他笑着说:“挺好玩的,我也喜欢大家记得我。”顿了顿,又补了一句:“但我更希望他们记得简自豪。”

Uzi的名字停在了电竞的史册上,但简自豪,还在往前走。

他开始做直播,偶尔去健身房,偶尔拍短片。他在社交平台上写:“现在,我要重新学会生活。”

那天,他发了张照片:傍晚的阳光,洒在他手上,手边是一杯温水。评论区有人说:“哥,你瘦了。”他回了一句:“健康最重要。”

这个曾被称为“暴躁的少年”,如今学会了温柔。

他没有忘记那段青春,也没美化它。有人说电竞是青春饭,他笑笑:“那我吃得挺饱的。”

Uzi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困境。拼命想赢,怕被落下,怕浪费青春,也怕被定义。他的退役,不只是一个选手的终章,更是一代人的成长史。

人们以为他告别了赛场,其实他是在告别那个只会往前冲的自己。

人生不只是赢。输得起的人,才是真的强者。

这几年,他经常说一句话:“生活不是比赛,没必要每次都拿第一。”这句话被无数网友转发,他们说,这才是真正的Uzi。

他不是天才的象征,而是普通人活成传奇的样子。

有人问他,最想对过去的自己说什么。他沉默几秒,笑着说:“你干得不错。”

那笑里,没有傲气,也没有遗憾。

他走出了战场,带着八年的荣耀与伤疤,重新回到生活。

或许,冠军有无数种形式。有人举起奖杯,有人学会放下。

而简自豪,选择了后者。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