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为什么要学写作?从5个层面提升你的赚钱力
2025-10-24

清晨的地铁挤得像一条被塞满的动脉,空气里混着咖啡味、耳机漏音,还有键盘的敲击声。车厢里一个年轻人正盯着手机发呆,眼神有点空。他刚投完一份简历,用尽了能想到的词,把自己的努力打包成几百字。可他知道,那份简历很可能又会石沉大海。旁边的广告屏闪过一句话——“写作是普通人最便宜的杠杆”。他愣了愣,突然想起朋友说过:“会写的人,总能被看见。”那一刻,他心里有点动摇。

为什么要学写作?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带着刺。大多数人以为写作只是表达的技巧,顶多帮你发个朋友圈更有文采。但真相是:写作的背后,是你与世界交换价值的能力。它不是文艺,是生产力。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一个人不写,就等于在沉默。你可能很努力,但没人知道;你可能很有想法,但没法传达。写作,是让你的价值被看见的最短路径。

写作能改变什么?

改变第一印象,改变别人对你的认知,改变你能接触的资源,甚至,改变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就像一层层剥开一个人的内在结构,写作触及的是感知、角色、资源、能力和存在感。这五个层次,是一个人从“有潜力”到“有产出”的路径。

先说感知。

你可能觉得表达不重要,可现实比理想直接得多。一个表达不清的人,很难让人信任。

我曾带过一个年轻运营,写给合作方的邮件只有一句话:“你好,可以转载你们的文章吗?”三天无回复。后来我帮他改成这样:“您好,我是XX平台的内容负责人,我们非常喜欢您团队的文章《XXX》,想双勾转载,平台目前有X万读者,平均阅读量X万,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你们的内容。我们会严格注明出处,期待合作。”当天下午就通过了。

表达不是技巧,而是态度。对方不是被你打动,而是被你尊重。

写作训练的第一个小动作,其实很简单:每天重写一次你发过的消息、汇报或邮件。你会惊讶地发现,换个说法,世界对你的回应也会变。

再往下一层,是角色。

每个人都在职场里被赋予角色,有人是执行者,有人是推动者,有人是领导者。角色不只是头衔,它是别人如何定义你。

很多人抱怨机会不公平,其实是角色不清。

我有个学员叫林舟,在公司里做内容编辑。写得好,但没人注意。后来他开始在内部刊物上写“每周内容复盘”,分析热门文章的传播逻辑,用简单的语言帮同事看懂数据。三个月后,他的名字出现在公司年终总结上,被提为“品牌洞察专员”。他没换工作,只是换了表达方式。

写作,是你主动定义自己角色的过程。

如果你不说,别人就会替你说;如果你不写,别人就会替你定性。

写,是自我角色的雕刻。

再往深一点,是资源。

写作能连接资源,听起来像玄学,但每个内容创业者都知道它的真实。

2018年我第一次写公众号文章,只有几百阅读,但底下有个留言:“你好,我们公司在做青年学习社群,想请你讲一场课。”那场课之后,我认识了第一个合作方。再后来,那位合作方成了我现在的朋友。写作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一种连接的方式。

很多人缺资源,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没人知道他在做什么。写作,让别人看到你在想什么、擅长什么、需要什么。算法的时代,内容本身就是名片。

2022年,尼尔森发布的《内容驱动影响力报告》显示,78%的雇主更倾向于录用有内容输出记录的候选人。因为写作者往往更懂沟通,更懂总结,更能表达思想。

这就引出了第三个小实验:

找一个你擅长的主题,在社交平台上连写七天。不求流量,只求清晰。你会发现,资源的流动往往在你动笔的那一刻开始。

再往内看,是能力圈。

写作是复盘力的训练场。每写一篇文章,都是一次思维排毒。

有个朋友做项目经理,天天忙到凌晨,觉得自己没时间写。后来他逼自己每天花十分钟写复盘,写遇到的问题、做错的决定、下一次该怎么改。半年后,他的复盘被整理成《项目日报》,成了部门的标准模板。写作不是浪费时间,是节省决策成本。

哈佛商业评论有篇研究指出:把复杂思考外化为文字,可以提升决策质量17%——因为写作迫使你面对逻辑的漏洞。

我自己也试过失败的返工。

刚开始写公众号时,我迷恋“情绪爆款”,总想着煽动共鸣。结果有一篇十万+,第二天取关数飙升。那一刻我明白,短期的情绪交易换不来长期的信任。于是我改写路线,用事实和推理支撑内容。阅读量没那么高,但复购和口碑都起来了。

失败教我一件事:写作的真正价值,不在情绪,而在清晰。

清晰的人,才能走远。

而最深的一层,是存在感。

存在感,不是刷屏,也不是被看见,而是被记得。

写作,让你留下痕迹。

你的一篇文章,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你的一个句子,可能帮一个陌生人找到方向。那种被需要、被信任、被引用的感觉,是写作最深的回报。

《牛津幸福研究》2023年版数据显示:人的长期幸福感中,约62%来自“意义感与被认可感”。也就是说,你能感受到自己“在起作用”,就能活得更踏实。

写作,是普通人获得意义感的最平价路径。

就像一个读者留言给我:“我在凌晨地铁上看完你那篇文章,觉得生活还能再试一次。”

那一刻,我知道,文字的力量不是传播,而是陪伴。

当然,写作也不是神药。

你会遇到卡壳、被否定、没人看。你会写一篇没人点赞的文章,会删掉一半废稿,会怀疑自己在干嘛。可每次重新落笔,你都在证明自己还相信文字。

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很多人问我:“学写作能赚钱吗?”

我说,能,但那只是表层。更深的,是它能帮你赚到认知、赚到机会、赚到主动权。

在这个时代,赚钱力的核心是表达力。

你能清晰地写出你的思考,你就能清晰地表达你的价值;你能让别人理解你的价值,你就能换来回报。

写作不是艺术,是工具。不是逃避现实的出口,而是面对现实的锚。

它让你有能力在混乱中保持秩序,在喧哗中听清自己。

那才是真正的赚钱力。

如果要我给写作一个定义,我会说:

写作,是让你的思想有形的方式。

当你能让思想有形,你就能让人生有形。

从今天起,别再犹豫。

不管你是白领、设计师、运营、创业者,每天留出二十分钟,写下一个观点、一段感受、一句总结。它可能微小,但时间会替你积累势能。

写得久了,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稳、更准、更清楚。你开始能解释复杂的事,能表达模糊的感受,能安放焦虑的心。

那时,你就不只是一个职场人,而是一个能把思考变成果实的人。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写作是一种慢下来的智慧。

它不让你立刻变富,却能让你稳稳地成长。

因为最终能打败时间的,不是速度,而是方向。

写作,就是那个方向。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