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36岁放弃1亿加入B站,6年后身价超10亿美金:人这辈子只能要一个东西,你必须先舍再取
2025-10-23

那天的风很轻,像有人在推他的人生一把。陈睿站在上海外滩,看着江对面的灯一盏盏亮起,心里忽然有个声音说:该舍了。那一年,他36岁。别人正拼命往上爬,他却转身,从上市前的猎豹移动离开,放弃了一个亿的期权。那天晚上,他在朋友圈写下一句话:人生不能什么都要。后来很多年,他又补了一句:但也不能什么都不要。

成都的少年陈睿,最早的梦想很简单。家里不富裕,他的快乐来自一本本漫画书。那时的成都慢得像下午的茶馆,人声温吞,阳光斜斜地打在他那台老旧的奔腾电脑上。他学编程,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让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动起来。那种控制感让他心跳。后来他考上大学,进了金山,遇见雷军,从一个写代码的程序员,成了事业部总经理。所有人都说他稳了,可他自己知道,那种快乐,早被一点点挤掉了。

有一年,他熬夜到凌晨三点,写完一份市场报告,突然发现桌面壁纸是一张《龙珠》的截图。那一刻他笑了,笑自己那么认真地在一个不喜欢的战场打仗。外面的世界讲利润、讲竞争、讲胜利,他只想讲故事。

在猎豹移动那几年,他拼命工作,白天跟360打仗,晚上躲在屋里看动画片。朋友们都说他“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他没反驳,只是关掉电脑,去B站刷弹幕。那时的B站,用户不到两万人,页面简陋,服务器动不动就崩,但那种“大家都懂彼此”的感觉,他从未在金山、猎豹的会议室里感受过。

他开始每天都上B站,早上上班前一小时,晚上睡前一小时。那是一种精神避难。直到有一天,他给B站创始人徐逸发了封邮件。邮件很短:“你好,我是陈睿,我喜欢你们在做的事情。”没有头衔,没有职位,只有喜欢。

几天后,他们在杭州见面。陈睿穿着西装,徐逸穿着睡衣,房间里堆着泡面盒和电脑主机。陈睿问:“Bilibili这个名字,是不是因为《科学的超电磁炮》?”徐逸愣了一下,笑出声:“你懂啊。”那一刻,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心照不宣地握了手。

后来,陈睿成了B站的天使投资人。再后来,他干脆把自己也投进去。那是2014年,猎豹移动上市在即,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傅盛挽留他:“再等等吧,公司上市,你的身价要翻十倍。”陈睿摇头:“那十倍换来的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他不喜欢赢,但他怕后悔。离开那天,他带着一个背包和一台笔记本。朋友说他太理想主义,他说:“不是理想,是我受够了。”

刚到B站的前几个月,陈睿几乎天天失眠。公司账上只剩几十万,服务器租金随时可能断。徐逸那时还在读书,一边修Bug,一边哄着运维别跑路。陈睿笑说:“这公司像个高烧不退的小孩,我得先让它活下来。”

他先修财务,再谈合规,一件件补课。B站最初的团队多是热血青年,不懂管理,他就自己带头写流程。白天谈投资,晚上写代码。半年后,资金链稳定下来,服务器不再动不动就崩。有人问他:“你不怕砸在这儿吗?”他回答:“怕,但喜欢更大。”

那几年,B站从小众二次元社区,慢慢走向大众。弹幕越来越多,UP主越来越多,用户从几十万涨到几千万。陈睿也从那个“追番的中年人”,变成了CEO。有人说他变了,他笑笑:“B站不变,我才会变。”

2018年,B站上市。陈睿那天没睡觉,看着屏幕上的股票代码“BILI”,手有点抖。很多记者围着他拍照,他说:“上市不是终点,只是让更多人看到我们还活着。”

但商业化的路,比想象中更难。广告投放、会员收费、内容审核,每一件都像在拉扯灵魂。陈睿说:“喜欢是放肆,但爱是克制。”他希望B站能赚钱,但不能丢掉那份“少年感”。

他拒绝过很多诱惑。有人提议请流量明星做代言,他说:“那不是B站的味道。”有人提议增加广告,他说:“别让用户觉得自己被卖了。”他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更难的路。

他做了一个小实验。2017年,B站在首页尝试投放定制广告,陈睿坚持让广告内容与UP主合作,而不是硬插。那次点击率比传统广告高了38%。他告诉团队:“你看,商业也能有温度。”

但并不是每次都成功。2019年B站尝试推出自制综艺《Bilibili夏日奇遇夜》,结果播放量不及预期,投资方撤资。那天深夜,他把团队叫到会议室,没有发火,只问了一句:“我们忘了谁?”所有人沉默。他接着说:“忘了观众。我们想取悦别人,忘了初心。”

他是个愿意承认错误的领导。那种真诚,让人信服。

后来,他提出“国创扶持计划”,要用十年时间扶持国产动画。有人劝他别烧钱,中国动画不行。陈睿笑笑:“我不信命,我信投入。”从2017到2020,B站投资了超过100部国产动画。大多数不赚钱,但他不在意:“这是我们该做的事。”

外部的世界依旧残酷。爱奇艺、抖音、快手轮番攻城,广告主追着流量跑。B站亏损13亿的那年,有董事建议裁员。陈睿说:“能活下来的公司,不一定是最强的,是最不舍得放弃理想的。”

他依旧每年参加B站跨年晚会。坐在人群里,手里拿着荧光棒,跟年轻人一起喊:“哔哩哔哩,干杯!”有人拍到他哭了。后来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没哭,是眼睛进了光。”

有人问他:你后悔吗?他沉默几秒,说:“我舍了一亿,取到了自己。”

他常引用一句话:“热爱你的热爱。”在他看来,这不是口号,是生存方式。热爱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让现实有意义。

他教团队做另一个小实验——“24小时热爱挑战”。每个人选一件真心喜欢的事,连续24小时专注去做,不用结果,只要沉浸。有人去画画,有人录歌,也有人写代码。最后陈睿说:“你看,我们都在用热爱重新发电。”

他明白,热爱是稀缺的。人到中年,大多数人早就学会了“务实”这个词,但“务实”有时候只是“认命”的别称。陈睿不认命,他只是换了一种赢的方式。

他喜欢的一句话,来自《麦田守望者》:“我只想在悬崖边守着那些孩子。”他说B站就是那片麦田,而他,只是个守望者。

B站用户早已破亿,陈睿却越来越低调。他不再出现在每场发布会,不再频繁接受采访。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真正的领导者,是让别人发光。”

他知道,B站终有一天也会老去。就像他从少年变成了中年,但只要心还热,就不算老。

每次有人提起他放弃的那一个亿,他都淡淡地笑:“我没放弃钱,我换了生活。”

是的,人这辈子只能要一个东西。有人要安全,有人要名利,他要的,是自由的心。

而自由,从来都是用舍换来的。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