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王健林,怎么混成这样了?
2025-10-09
那天傍晚,新闻推送弹出一句话——“王健林,被限高。”我愣了几秒,像是有人在耳边低声说了句不太可能的事。地铁里人声鼎沸,手里的咖啡微微晃动,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时代的符号,竟然也开始走下坡路。那个曾经在央视舞台上和马云对赌的男人,说“先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的男人,居然也有被限制高消费的一天。
这事像是一场倒塌的声音,在金融圈、地产圈、媒体圈之间连锁回响。人们不再惊讶,只剩叹息。十年以前,他是“万达帝国”的王者,一年赚到别人一辈子都看不见的数字;十年之后,他成了“被执行人名单”上的名字。时代有时候像一台冷酷的机器,一旦开始碾压,就没有谁能轻易停下。
消息出来后,很多人调侃说:“老王坐不了头等舱了。”但真正懂商业的人都知道,这不是笑话,而是信号。因为限高,不只是出行的限制,更是信用的坍塌。融资变难,银行谨慎,合作方犹豫,一环扣一环,像雪崩一样往下压。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截至2025年10月,万达集团共有被执行信息10条,涉及金额超52亿元,还有47条股权被冻结。数字冰冷,却能刺痛人心。
这场风暴,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埋下了种子。那时候地产市场高歌猛进,几乎所有人都在赌未来。万达、恒大、融创、碧桂园,一个比一个激进。王健林的逻辑很简单——只要地价不跌,资产就能升值。于是文旅、影城、广场、酒店,一路狂飙。那时的王健林,在资本市场上几乎无敌。
但风口一转,神话碎裂。
2020年以后,房地产开始进入下行周期,资金链成了所有巨头的软肋。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房地产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连续两年负增长,民营房企融资成本比2018年翻了一倍。那一年,王健林不得不卖掉13个文旅项目、77家酒店、85座万达广场,总价超500亿元。那是一场缓慢的出血,而他脸上的笑,也一天天褪色。
很多人说,他输给了时代。其实更准确地说,是输给了杠杆。
他习惯了赢,也习惯了快。可时代偏偏开始慢下来。
那天我看视频,他出现在机场,戴着口罩,身形消瘦,神情木然。有人上前打招呼,他微微点头,转身离开。那个曾经说要让中国商业“走向世界”的男人,如今走路都带着一丝小心。
有意思的是,同一时期的王思聪,也悄然退场。那个曾经“怼天怼地怼娱乐圈”的首富之子,如今定居日本,不发微博,不露面。有人说他在国外安静生活,也有人说他在处理资产。不管真相如何,他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一个被风浪打透的人,终于懂得收声。
而另一边,雷军还在带着口音发布新品,张一鸣继续扩张版图,董宇辉在镜头前温柔地讲诗词。世事的反转,从来不讲情面。
我后来认真研究了一个数据。根据《2024胡润财富报告》,中国百亿级企业家的平均更迭周期是9.3年。这意味着,几乎每十年,都会有一批人上升,也会有一批人跌落。王健林的故事,只是周期轮回中的一个注脚。
可悲吗?也许。可他也算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镜像。
有人说,王健林败在“不懂互联网”。其实,他明白,只是太稳。他赌过电影,赌过旅游,赌过地产,但他没赌过“人心的转向”。时代的风从线上刮起,而他还在守着线下的楼。就像一场雨,打湿了天,但他还在看地。
可这场故事的底色,远不止“失败”两个字。
因为王健林的故事,其实是很多中国企业家的缩影。
他们身上都有共同的命运:在时代浪潮里乘风,也在泡沫破灭时沉没。
许家印、孙宏斌、潘石屹,一个个曾经闪耀的名字,如今都被写进教科书的“案例分析”章节。兴衰的时间,快得像闪电。
但有趣的是,2015年那些还默默无闻的人,如今却在生长。
那一年,字节跳动刚开始测试短视频;那一年,华为在实验室里做着不被看好的5G项目;那一年,马斯克还在为特斯拉的交付焦头烂额。
十年后,他们成了定义时代的人。
这让我开始反思:一个人、一家公司,甚至一个时代的“高光”,究竟值不值得被追?
或许答案在“节奏”两个字里。
你看,王健林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不努力,而是他太快,快到没给自己留转身的余地。
2017年,他曾说过一句话:“企业家最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速。”但讽刺的是,他最终输在了刹不住车。
那让我想到一个心理学概念——“过度扩张陷阱”。当一个人长期在成功里高速运转,他会逐渐失去风险感。那种“成功惯性”,就像一种甜蜜的毒药,让人无法停下。
我试着做了个小实验。那天我打开自己的工作表,删掉一半计划,只留下三件事:做完手头的事、陪家人吃饭、读半小时书。奇怪的是,那一天我过得比任何时候都安稳。原来,慢下来不是退步,是复利。
王健林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慢”的提醒。
有人问我:“那他还有机会吗?”我想了想,回答:“如果他愿意承认自己老了。”
因为企业家的成熟,不是一直赢,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止。
这几年我观察到一个规律——凡是在衰退期依然顽强活下来的公司,几乎都有一个共性:他们能“断舍离”。比如格力,守住制造;比如海底捞,裁撤无效门店;比如茅台,不扩张、不多元。守住边界,才是最大的聪明。
王健林没有输给别人,而是输给了“不舍”。
那让我想到一句古话:“富贵多忧,持满者损。”人一旦舍不得放,就会被重量拖垮。
有媒体说,王健林这次限高是“象征性挫败”,因为协商后可能很快解除。但象征性三个字,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一个时代的象征,已经不再是力量的象征。
我并不想写成悲情结尾。因为如果你足够仔细看,会发现另一层意义——每一个巨头的跌落,都是普通人重新上场的机会。
今天的AI创业者、内容创作者、新能源工程师,他们在被资本忽略的角落里,重新种着新的秩序。
十年前,谁能想到一个带货老师能一年赚几亿?谁能想到短视频平台能养活几百万创作者?谁能想到一个普通程序员能靠AI模型拿到融资?
旧的坍塌,不一定是坏消息。
它只是为新的腾地方。
时代一直在更新。唯一不变的,是人心的野望与疲惫。
或许十年后,我们也会看到另一幕——某个年轻人,站在新的舞台上,笑着说出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先定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
而我们坐在屏幕前,会心一笑。
历史会轮回,但每一次轮回,都会留下新的版本。
王健林的结局,还没定。这个时代的故事,也没完。
乾坤未定,众生皆棋。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