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查明白了,景德镇鸡排哥,不是个普通的小摊贩……
2025-10-09

那天,我在小区门口买豆腐脑。摊主戴着塑料手套,一边撕袋子一边喊:“要香菜不?要辣不?”声音嘹亮,气场全开。就在这时,旁边一个女孩刷着短视频,突然抬头说了一句:“哎,鸡排哥又火了,他太有意思了!”我抬眼看了看,屏幕上那个笑得明亮的中年男人,正往袋子里装鸡排,一边喊:“鸡排要大块的!人生也要大块的!”那一刻,我意识到:一个路边摊贩,正在用油锅里的沸腾,改写流量的温度。

景德镇的鸡排哥,真不是一般人能模仿的存在。

他火的方式很“反常识”。没有资本,没有流量铺垫,没有直播带货,没有情绪营销。就一个摊,一个锅,一身汗。人们排队三小时,不是为了吃鸡排,而是为了看他笑,看他那种不装、不冷漠、不端架子的热情。

那种热情,不是训练出来的,是生命力本身的流露。

2022年,有人第一次拍到他的时候,他还没火。那会儿他在一所小学门口,骑着电三轮,一边炸鸡排一边逗小孩。一个小男孩说:“叔叔,我要最脆的那块。”他笑着回:“那你得大声点喊‘人生要酥脆’,我才炸给你!”

视频里的人群都笑了。你能感受到,他在卖的不只是鸡排,还有一种温柔的参与感。

在一个动辄被算法和价格算计的时代,情绪变成了最贵的商品。鸡排哥却反其道而行——他让你花6块钱,就能换到被认真对待的感觉。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涨价?

他说:“我不是卖奢侈品,我卖的是让人开心的吃食。让顾客觉得值,比多赚两块钱重要。”

这话听上去朴实无华,可恰恰击中如今商业社会最缺的那一点——真诚。

景德镇的文旅部门请他去开会。他穿着围裙坐在台上,说话有条不紊,用词工整:“我们要严格把控食品安全,统一服装,统一时间,提升顾客体验。”那语气,不像个摊主,更像个管理者。

他总结说:“生意是修行,态度要干净。”

那一刻,满场掌声。

他对“干净”这个词,理解得格外深。不是锅干净、地干净,而是心干净。

他拒绝加盟,也拒绝资本。有人提出愿意投他几百万,开连锁,他摇头:“我就想在学校门口卖,孩子们认我,我也认他们。”

那是他的小宇宙,一个油烟弥漫的江湖,也是一片他心安的土地。

有人说他傻。明明能趁热打铁,开十家百家店,赚上千万。可他知道,一旦离开那口锅、那条街、那群孩子,他就不再是鸡排哥,只是一个商业符号。

他不想做“流量老板”,他想做“有名字的那个人”。

这几年,我们被太多“短命的爆火”麻痹了。无数人因为一个视频、一句口头禅红遍全网,但也在热度散去后迅速沉寂。鸡排哥的特别之处,不在于他火,而在于他有边界。

他懂得什么该拿,什么该放。

记者问他:“你火了之后怕不怕被模仿?”

他笑着说:“模仿得了一锅油,模仿不了一张笑脸。”

那种底气,是做了多年小摊贩才能练出的筋骨。

在学校门口炸鸡排十年,他见过多少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有人回来看他,说“叔叔,我现在自己开店了。”他笑着回:“那就比我强了。”

有个老大爷排队买鸡排,手机没电付款不了,他说:“没事,下次来再付。”大爷眼圈都红了。

这样的故事太多。你会发现他不是在做买卖,而是在经营人与人的关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排几个小时的队,只为被他怼一句、笑一句。

他懂人。比任何营销课程都懂。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社会温度”。人在被理解、被接纳时,会分泌催产素,让人产生依恋。鸡排哥做的,就是在食物之外,制造这种“微温的依恋”。

顾客来买鸡排,不只是“吃”,而是在找一种“被记住”的体验。

有个网友写过一句话:“鸡排哥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小卖部阿姨,她永远记得我喜欢加辣条。”

那句“记得”,就是商业的灵魂。

如果说互联网的崛起是机器效率的胜利,那鸡排哥的火,则是人性温度的胜利。

他身上有一种老式的中国气息——不焦虑,不浮夸,不内卷,不算计。他不讲“用户画像”,只讲“你吃饱没?”

这几年,我观察过很多所谓的“新商业奇迹”。有靠算法推的,有靠资本造的,有靠情绪爆的。但鸡排哥是靠“时间熬的”。

他熬出了信任,熬出了人格,熬出了自己的一片烟火天地。

这让我想到另一个词——“修行”。

他说赚钱是一种修行。修什么?修耐心,修善意,修清醒。

他每天早晨五点起,腌鸡排、切面糊、备料。七点开炸,站一天,汗湿背心。他说:“钱不是赚出来的,是守出来的。”

他不追热点,也不立人设。他说:“我就想让大家吃得安心。”

这句“安心”,如今听来多奢侈。

因为我们太习惯用“效率”去定义成功,用“热度”去衡量价值。可鸡排哥提醒我们:真诚、善意、体面,也是赚钱的方式。

有媒体采访他:“你会不会害怕被遗忘?”

他想了想,说:“不怕。真心对人,总有人记得。”

那种笃定,是现代人少有的力量。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谈流量、谈品牌、谈曝光,却越来越少谈“人”。而鸡排哥用一口锅,把“人”重新放回生意的中心。

他证明了:赚钱不必阴险,成功也可以干净。

那天我看完视频,心里有点动。我想起自己上次买煎饼,摊主低着头,一句话没说,递给我时还皱着眉。我心想,要不试试?

第二天,我特意跟他说:“老板,今天的酱多点,心情也多点。”他愣了几秒,突然笑了:“行!”

那一刻,我明白了鸡排哥的魔力。

是你先点燃别人,别人再还你一点光。

赚钱也好,生活也罢,其实都是互相点亮的过程。

不是每个人都能变成鸡排哥,但每个人都能学会他的那一口热气。

你可以从今天开始,试着在工作中多看一眼人,在交易中多一句问候,在急躁里多一分慢。

那就是属于你的“小动作”,你的修行。

或许,你也会发现,当你真心对人时,命运也会开始对你温柔起来。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