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罗翔:当你厌恶一个人,表达厌恶最好的方式不是和他争吵,而是自己勤快点儿,加把劲离开他,那样他就永远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2025-10-01

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想过一个问题:如果你厌恶一个人,到底该怎么办?有人说,直接怼回去,把心里积压的火全撒出来。有人说,冷处理,装作没事,反正懒得搭理。但罗翔那句话点破了真相:“当你厌恶一个人,表达厌恶最好的方式,不是和他争吵,而是自己勤快点儿,加把劲离开他,那样他就永远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听起来冷,但越想越对。

因为争吵是一种连接,哪怕是负面的,也让对方在你生活里留下存在感。你越纠缠,越证明对方对你有分量。真正的聪明,是让他彻底消失,不再占据你的注意力,不再成为你生活的变量。

有个故事我记得很清楚。朋友小秦,在一家公司里被一个上司长期压制。那个上司喜欢挑刺,动不动就当众挤兑:“你这种报告,小学生都能写。”一开始,小秦心里憋屈,晚上回家摔门,把所有的怨气都倒在争吵里。结果呢?上司丝毫不改,反而觉得她更好拿捏。后来她换了个思路,把火气转成行动。白天忍着不发作,下班就去学数据分析,周末去练演讲。半年后,她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职位和薪水翻了一倍。她说:“最爽的不是涨工资,而是再也不用见到那张脸。”这就是罗翔那句话的力量。

问题是,为什么很多人知道道理,却还是摆脱不了?

答案只有一个:环境。

你可能觉得自己意志力差,自律不够,但真相是,大多数人都不是靠硬撑走出来的,而是靠环境推着走出来的。成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环境一步步塑造。你周围是什么人,你的桌子摆着什么书,你每天刷到的是什么信息,你加入了什么群,这些才是决定你最终走向的看不见的手。

资料显示,2018年美国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在一天中40%以上的行为都属于习惯性的自动化,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换句话说,你不是你,你只是环境的产物。

想明白这一点,你就知道为什么罗翔说“离开”才是最好的方式。离开不是逃避,而是换一个环境,让自己重新长大。

很多年前,吴伯凡老师讲过一个学者的故事。那位学者年轻时书读得多,却迟迟写不出像样的作品。直到有一天,他得到一个古希腊陶瓷瓶,喜欢到想天天放在眼前。可房间乱得没地方放,他被逼着收拾书桌、整理床铺。结果整个空间变得有序,他的思维也跟着清晰。自此他养成了记录的习惯,学术产出井喷。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你改变环境,你的认知会被环境悄然改变。

你可以今天就做个小实验:回到家,把书桌收拾干净,只留下一盏灯、一支笔、一张纸,和一本你一直想读却没读完的书。哪怕只坚持三天,你就会发现,刷手机的冲动会少很多,你会更容易静下来。这不是意志力强了,而是环境帮你做了选择。

有人会说,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只要换环境就能彻底翻身?当然没那么简单。环境是助力,但不是万能。你得配合行动。

我见过一个失败的案例。一个学员报名了写作训练营,起初热情高涨,每天写作业。但第二周,他觉得同伴文章水平太高,自己压力大,就开始偷懒。虽然环境是积极的,但他没有沉进去,结果自己被边缘化,训练营结束时几乎没产出。后来他复盘说:“我以为报了班就能成长,没想到还是得靠自己跟上。”这就是典型的“环境好,却没接住”的返工案例。

所以,环境只是舞台,能不能唱好戏,还得靠你自己站上去。

再说回厌恶。你厌恶一个人,本质上是因为他给你制造了一个糟糕的环境,让你被动消耗。但如果你换了舞台,厌恶的人就会自动掉队。比如换部门、跳公司、换城市,或者干脆通过能力升级,让自己到达一个他碰不到的位置。

你可以立刻试试一个小动作:写下三类人,一类是让你感到舒服的人,一类是让你消耗的人,一类是无所谓的人。然后,把每天的时间分配稍微调整:和第一类人多接触,第二类人尽量减少,第三类人保持自然。别小看这个动作,一周之后,你会发现情绪和效率都有显著变化。

圈层的力量比个人的意志更强。心理学上的“博弈实验”已经证明,群体的智商往往比个体更重要。聪明人喜欢和聪明人合作,因为他们知道长期双赢才是真正的收益。相反,和愚蠢的人长期博弈,最后只会被拉低。一个聪明的个体如果处在愚蠢的群体中,他的产出率依旧很低,这就是为什么要拼命去挤进更高层次的圈子。

雷军在讲创业故事时提到过,他年轻时被《硅谷之火》点燃,连着几天兴奋得睡不着觉,走在操场上想自己未来要干什么。这就是信息环境的力量。同样的夜晚,有人刷八卦,有人读到点燃灵魂的书,时间的价值瞬间拉开差距。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人能短时间成长巨大,他们换了环境,逼着自己升级。有人说成长靠自律,但真正长久的成长,往往靠群律。

回到罗翔那句话,你就更能明白了。争吵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离开才是。因为离开不仅仅是远离某个人,而是主动选择一个新的环境。你把自己放到干净的空气里,呼吸自然顺畅;你把自己放在垃圾场里,不管多么忍耐,都会被熏得难受。

最后,一个朋友评价说过一句话:“真正的高手,从不浪费力气跟人纠缠,他们只花力气提升自己,直到对方自动消失在视线里。”

或许,这就是我们该学的。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