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过节结婚热?40%年轻人因为没钱不敢结婚!揭露下这届年轻人的真实结婚成本
2025-09-18

假期刚开始,你的朋友圈一定也被婚礼消息刷屏了吧。不是某某同学结婚了,就是某某老家的亲戚摆酒席。婚车一路鸣笛,红毯铺到酒店门口,笑声、鞭炮声、祝福声,一应俱全。但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谈恋爱的年轻人很多,真正走进婚姻的却少了。为什么?问他们,答案惊人一致:没钱,结不起。

在中国,结婚是一件感性起点、理性落地的事。你可以因为爱说一句“嫁给我”,但你也必须掂量彩礼、房子、婚宴这些冰冷的数字。资料显示,2020年全国平均彩礼金额为6.9万元,浙江最高,达到18.3万,海南最低,也要1万。这只是起点,还没算婚纱、金饰、婚宴、车队。有人调侃,说结婚就是一场豪华的支出游戏,输赢都要花钱。

那天,我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上,看见他端着酒杯笑着敬宾客,脸上是笑意,但转过身去,他小声对我说:“这场婚礼花掉我和她所有积蓄,还借了一部分。”他喝了一口酒,像是想把那句话咽下去。表面是喜庆热闹,实际上是负担压顶。结婚成本,像一张无形的账单,压在无数年轻人心头。

我们不妨仔细算一笔账。彩礼,平均6到15万。婚纱摄影、金饰、婚鞋,4到8万。婚礼筹办,车队、司仪、宴席,10到20万。蜜月旅行,2万左右。而真正的大头,是房子和车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平均房价接近1万/平米,一套80平的婚房加装修,总共需要100万。如果在一线城市,这个数字轻松翻倍。再加上一辆车,至少15万。算下来,中间值大约133万。

133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两个年轻人,假设大学毕业工作5年,每人每月必须净赚2万多,才可能独立承担。可现实呢?2019年数据显示,清华北大毕业生平均月薪也才1.5万。更何况,大多数年轻人并不是清北毕业。那缺口怎么办?靠父母。于是“六个钱包”成为常态,两个年轻人背后站着双方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一起掏钱买房、凑齐婚礼开支。有人调侃,婚姻不是两个年轻人的事,而是六个钱包的合并。

可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退缩了。某网站的调查显示,大约40%的年轻人因为没有房产或资金不足而不敢结婚。换句话说,近一半的爱情被“钱”拦在了门外。有人会说,省点不就行了?不摆酒席、不度蜜月、不买车?理论上行,现实中难。父母的面子、亲友的期待、传统的惯性,让很多支出不是年轻人说了算。

但事情真的没有解吗?我见过三对年轻人的选择。第一对,他们父母早早买了婚房,两人毕业后五年严格规划,存下100万,婚礼加装修花掉一半。对他们来说,婚姻是父母支持与自我努力的叠加。第二对,靠五年积蓄付了成都一套房的首付,婚礼宴请双方家长出钱,未来二十年还房贷。他们的婚姻,是长期负担,但他们甘愿扛。第三对,则简单到极致,去民政局领证,一毛不花,然后去云南度蜜月,回京请十个朋友吃饭。总花费5万。他们的婚姻,轻盈而自由,却承受了家族的非议。

这三对的故事说明,婚姻的成本不只是数字,还有观念。有人把婚姻当作一种“合伙公司”,两个人的资产合并,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有人则坚持婚姻是两个人的约定,哪怕没有房车彩礼,依然可以一起走下去。现实和理想的落差,正是年轻人今天面对的矛盾。

我想在这里插一个小实验,你可以当晚就试试。拿出纸笔,写下“如果我明年结婚,我最在意的三项支出是什么?”可能是房子,可能是彩礼,可能是旅行。再问自己:这三项里,有哪一项是我坚持必须的?有哪一项是父母坚持的?有哪一项是可以协商的?你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必须”,其实是惯性,而非刚需。这个小动作,不会让你立刻变得有钱,却能让你对婚姻成本的认知更清醒。

当然,并不是所有尝试都会成功。一个朋友就曾试图劝父母不要摆酒席,想把钱省下来做旅行基金。结果双方父母一致反对,说这是“丢脸”,最后他还是妥协了,花了十几万办酒席。那一刻,他明白了,有些成本不是钱,而是面子。他的返工是被动的,但也让他认清现实:婚姻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家族系统的共识。

婚姻的账单看似沉重,但它并不是只有“成本”这一面。经济学告诉我们,任何投资都有收益。婚姻的收益,分为经济与情感两种。经济上,两个家庭的资源合并,比一个人单打独斗更稳妥;情感上,婚姻带来的是陪伴、依靠、共同承担。这部分无法量化,却是最有分量的。比如有人说,养一个孩子要花两百万,可没有父母会把这笔钱当成纯支出,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是生命延续的价值。

如果你觉得这一切还是太抽象,那就再做一个小动作。和伴侣坐下来,认真聊一聊:婚姻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收益是什么?是共同买房,是情感陪伴,还是养育孩子?当你们能说清楚收益,就不会被成本吓倒。因为你知道,这笔账是值得的。

回头看,那些抱怨结婚太贵的人,其实并不是怕花钱,而是怕花得不值。乔布斯曾说过一句话:“人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放在婚姻里,也许可以改成:“人结婚,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创造值得的生活。”

遗憾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能看清这一点。有人一辈子忙于彩礼、房子、车子,婚姻成了债务;有人敢于重新定义,把婚姻还给爱和陪伴。

或许,这正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结婚的成本可以算清,但婚姻的价值,需要每个人自己回答。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