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马斯克最新访谈:中国未来的经济规模,或将会是美国的2到3倍
2025-09-17

那天是在冬天的深夜,纽约的会场屏幕亮起,马斯克穿着他那身随意到近乎叛逆的衣服,坐在视频连线前,头发像是刚自己剪的。主持人问他,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会如何走向?他淡淡地抛下一句话:中国未来的经济规模,或许会是美国的两到三倍。现场沉默了几秒,那句话仿佛石子投进湖面,涟漪一圈一圈扩散开来。

很多人听到这句话,第一反应是惊讶,甚至怀疑。毕竟,在他们的记忆里,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稳坐头把交椅。但马斯克提醒我们,这不过是过去一百多年的惯性。再往前看,美国并不是世界第一,只是因为后来工业化、战争胜利、美元霸权的加持,把它推上了这个位置。历史的惯性并不是永恒的护身符。

资料显示,世界银行的数据明确写着,2022年中国GDP总量已经达到17.9万亿美元,美国为25.5万亿美元,差距依然存在,但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2017年就已经超过美国。这个数字被很多人选择性忽略,却无法否认一个事实:中国的增长速度和潜能仍然在延展。

那天我和一位老同学喝茶,他是做制造业外贸的。谈到马斯克这句话,他笑了:“在车间里,你才会发现什么叫做量变到质变。美国能造的,中国大部分也能造,中国能造的,美国不一定愿意造。关键是,中国造得起,还造得快。”他的眼神里带着一丝笃定。

表面上看,世界依旧是美元在主导,硅谷在定义未来。但实际上,很多看不见的细节里,格局已经在改写。比如新能源车。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800万辆,占到全球六成以上,而美国不过百余万辆。这不仅是产能的差距,更是产业链掌握度的差距。

在与一位高校经济学教授的对话中,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所谓规模两三倍,并不是一条直线往上冲,而是一个结构性的过程。中国在某些领域会显著放大,在某些领域还会长期追赶。”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经济面都能翻倍,但在那些关键环节,比如制造、基建、供应链,中国的优势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然而,这条路也并非没有阻力。很多人看中国,看到的是庞大人口和市场,却忽略了一个危险信号——出生率。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口负增长,是六十年来的第一次。劳动力的收缩,可能会是中国能否真正走向“两到三倍”的最大挑战。这正如马斯克在谈话里提醒的:“文明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是低出生率。”他甚至说自己多生孩子,是想做个“好榜样”。

这种提醒并非空话。日本就是鲜明的例子。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预测可能超过美国,但三十年过去,依旧没有走出低欲望与人口收缩的困局。中国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这是所有乐观数据背后绕不开的问题。

不过,中国的试探已经开始。比如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铺设,比如教育和科研投入的加码。中国在芯片、AI、可再生能源上不断投入,哪怕不顺利,也要一遍遍返工。就像造火箭的失败一样,试错是代价,也是前进的必经路。很多时候,这种返工正是制度韧性的证明。

我曾见过一个小动作的实验。某个沿海城市政府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给中小企业发放低息贷款,鼓励他们上云。起初企业主们很排斥,觉得麻烦,甚至有人故意敷衍。但一年后,接入的企业平均订单处理效率提升了30%,利润也实打实增加。那一刻,他们才明白,这并不是形式,而是开路。这样的实验每天都在中国不同角落发生,累积成整体的跃迁。

同样的故事,在个人层面也有影子。一个朋友曾抱怨,跨国公司里总觉得自己没存在感。后来他开始主动在会议里用数据展示成果,哪怕是小优化,也讲清楚原因和结果。三个月后,他被调到区域项目组,第一次真正站到全球舞台。他笑着说:“其实世界也是这样,中国需要的就是这种被看见。”

这并非个例。在新能源、半导体、清洁能源等领域,中国的企业正努力“被看见”。表面上是价格战、产能扩张,实际上是用市场规模倒逼技术进步。就像特斯拉当年的故事一样,先把量撑起来,质量才有持续迭代的空间。

当然,规模不是答案的全部。经济两到三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复杂的责任。意味着资源分配、国际关系、内部治理的挑战也会同步放大。马斯克在访谈里提醒:“当你成为街区里最靓的仔,你要表现得像最靓的仔。”这句话听似玩笑,其实很尖锐。如果中国经济真的扩展到这个程度,它必须学会如何在力量和克制之间找到平衡。

这一点,历史已经给过无数案例。大英帝国的辉煌与没落,美国的扩张与收缩,都证明了规模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态。如果没有相匹配的心态和责任,规模反而会成为压力的来源。

或许,这正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中国要不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如果答案是要,那我们准备好承担相应的代价了吗?

一个老朋友评价过马斯克:“他的话未必都是对的,但他总敢说穿底层逻辑。”这句话放在今天的语境里依旧成立。中国会不会达到美国的两到三倍,我们无法预言,但至少有一点清楚:世界已经不可能回到旧的格局。

遗憾的是,很多人还活在过去的惯性里,看不见新的现实。正如一句古话所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空出来的位置,总会被新的力量填满。也许答案未必立刻出现,但愿我们都能用更清醒的眼光看待这个变化中的世界。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