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目标是穿过沼泽地,不是对付每一条鳄鱼。
2025-09-17

bd6aee7855bfe4af4d27b1df971fbec9.jpg

特别喜欢的一段话:

The goal is to cross the swamp, not to deal with every crocodile
The core meaning is that people should not get entangled or obsessed with battle, but remember their main task, which is also a warning for our future life.
Not all battles are worth fighting, and not all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True strength lies in having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one's destination and having enough self-discipline to avoid traps along the way that may seem daunting but unrelated to the ultimate goal.

“目标是穿过沼泽地,不是对付每一条鳄鱼。”

核心意思就是说:人不要看了相干纠结而战,记住自己的主线任务,这也是对我们未来生活的警示。

不是所有仗值得打,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解决。真正的强大,在于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并有足够的自律避开沿途那些貌似牙舞爪,却与终极目标无关的陷阱。


那天在北京地铁十号线的车厢里,我看到一个男人,西装已经皱得不成样子,手机屏幕闪着红色的提醒,他一边皱眉打字,一边低声抱怨着:“为什么什么事都要我盯,为什么没人能替我挡一下。”车厢里人很多,但那一瞬间,我觉得他的孤独比拥挤更刺眼。那画面让我想起一句话:目标是穿过沼泽地,不是对付每一条鳄鱼。

我们习惯了把眼前冒出来的每个问题当成战斗,仿佛不回应、不解决,就显得无能。但真的如此吗?哈佛商业评论曾在2018年的一项调查中提到,美国职场人每天有超过40%的时间被迫陷入“事务性紧急”,可最终完成的核心任务不到一半。看似在拼命扑火,实际上忘了自己本来是来建设房屋的。这种错位,正是大多数人疲惫的根源。

我想到一个朋友小李,他在互联网公司做项目经理。刚入职那会儿,他生怕被说不靠谱,任何消息都要回,任何群里的需求都要管,开不完的会议、写不完的报告,常常忙到深夜两点。可是半年下来,他发现自己负责的主线项目还没实质进展。后来老板提醒他:“你不是消防员,你的目标是建桥。”那天他回家,把项目计划重新梳理,把群里不相关的讨论一一退出。第一周,他的焦虑反而加重,总觉得是不是少做了点什么。但到了第三周,他发现主线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团队的信心也随之提升。那是他第一次体会到,舍弃不等于懈怠,而是为了更集中。

并非所有战斗都值得打,这句话在生活里也常常出现。我的一个表姐,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坚持兼职写作。她告诉我,刚开始的时候,她总觉得要一边对付琐碎的家务、一边硬挤出写作时间,常常累到崩溃。后来她做了一个小实验,把家务按轻重缓急分类,每天只挑三件必须完成的,其他的延后或者交给家人。结果不仅没有“家里乱套”,反而有了稳定的写作时间。她说:“我才明白,生活里那些吵闹的鳄鱼,并不都要我去拼命搏斗。”这种调整看似简单,却是对目标的重新确认。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蹴而就地做到。有一次,我自己尝试过设立“主线任务清单”,每天只盯三件大事。但执行的第三天,就因为一封紧急邮件彻底打乱。那封邮件说某个合作方案出问题了,我立刻投入进去查细节、拉人开会,忙到晚上十点才停。最后发现问题根本不大,可以拖后两天解决。而当天真正要完成的一份战略分析报告,却因为精力分散而草草收尾。那次失败让我清楚感受到,真正的难点不是方法,而是心态。我们常常忍不住要和每条鳄鱼对抗,仿佛不搏斗就显得怯懦,殊不知这才是陷阱。

这种陷阱有时甚至被误认为“责任”。在一次采访中,一位企业高管提到,自己刚上任时,每天面对海量信息,觉得必须亲自过目,否则心里不安。可一年之后,他逐渐意识到,领导者的责任不是亲力亲为,而是让团队顺利渡过沼泽。如果陷在细节里,他反而没能履行真正的职责。他笑着说:“我学会了和心里的焦虑和解,学会告诉自己,有些鳄鱼不需要我出手。”

心理学研究也提供了支撑。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Kelly McGonigal在《意志力本能》中指出,人类的自控力有限,每一次分心和冲动消耗的,都是同一池资源。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消耗在无关的纷争上,那么在关键决策来临时,能量早已见底。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强大不是全能,而是取舍。

我们不妨做一个小实验:今天列出你要完成的十件事,然后问自己,如果今天只能完成其中的三件,哪些才是真正值得你全力以赴的?这个练习的意义,不在于缩短清单,而在于提醒自己,主线在哪里。

当然,也会有意外。有时候你明明知道目标,却还是忍不住分心。就像跑马拉松时,总有人在边上喊加油或者给你递饮料,你可能会因为回应而打乱节奏。关键在于,你要不断把注意力拉回跑道。自律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次次纠偏。

这种纠偏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能否穿过沼泽。很多人到最后,体力不是耗尽在路途,而是浪费在无关的挣扎里。正如《易经》所言:“利贞。”有利的,往往是守住正道,而不是乱战四方。

回想地铁里的那个男人,他或许正陷在满眼的“鳄鱼”里,以为每一条都必须搏杀。但他真正需要的,也许只是抬头看看自己究竟要去哪里。就像我后来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话: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解决,真正需要的是走到彼岸。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