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zblog后台的浏览总数是啥啊,跟google adsense统计的不一样?
2025-09-16

这是个常见的问题,我来详细解释一下:

一、Z-Blog 后台的「浏览总数」是什么

  1. 统计方式

    • 每次用户访问文章详情页(或某些页面)时,系统会在数据库里给该文章的访问量字段加 +1

    • 这种统计方式比较「粗」,不考虑访客是不是机器人、是不是重复刷新。

    • Z-Blog 的「浏览总数」通常是基于程序自身的计数逻辑:

  2. 特点

    • 简单直接:访问一次就加一次。

    • 不去重:同一访客多次刷新,都会累计。

    • 不区分来源:不管是搜索引擎爬虫、正常用户,还是自己测试点开,都算一次。

二、Google AdSense / Analytics 的统计方式

  1. 统计依据

    • 会通过 JavaScript 脚本来收集用户访问数据。

    • 默认会排除一部分已知的爬虫、异常流量。

    • 可以区分 页面浏览量(Pageview)独立访客(User/UV) 等。

    • Google AdSense 或 Google Analytics 的统计更严格:

  2. 特点

    • 更接近真实用户访问:广告点击、防作弊逻辑非常严格。

    • 去掉重复:同一用户短时间内多次刷新,可能不会全部计数。

    • 延迟更新:Google 的后台通常不是实时的,可能会有 30 分钟到几小时的延迟。

三、为什么两个数据不一样

  1. 统计口径不同

    • Z-Blog:访问次数 → 「页面被打开几次」

    • AdSense:有效用户访问 → 「真实的、去重的、能展示广告的访问」

  2. 过滤规则不同

    • Z-Blog:几乎不做过滤。

    • AdSense:过滤掉机器人、无效流量、违规点击。

  3. 部署位置不同

    • 如果某些页面没有正确加载 Google 的统计代码,那 AdSense 就不会记录。

    • 但 Z-Blog 自带的计数逻辑一般不会漏。

四、总结建议

  • Z-Blog 的浏览总数 = “原始访问计数器”,偏大。

  • Google AdSense 的数据 = “过滤后的有效流量”,偏小。

  • 如果你更关心「真实用户」,就以 Google 的数据为准;

  • 如果你只是想展示一个「人气值」,用 Z-Blog 的统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