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央视开年大剧《人世间》,我才真正明白了人为什么要读书
2025-09-16
那是一个冬夜,北方小城的风透过窗缝灌进屋里,呜呜作响。周秉昆坐在昏黄的灯下,手里摊开一本旧书,字迹因为翻阅太多而有些模糊。他盯着那行字看了许久,突然喃喃地说:“要是当年我能多读点书,现在是不是就不一样了?”他的声音里有悔意,也有一丝不甘。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千万个普通人被生活压弯了背,却在书页里找到喘息的缝隙。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
央视开年大剧《人世间》给出了答案。梁晓声笔下的那个光字片贫民区,灰尘扑面、日子沉重,但也正是在这样的地方,读书像是一盏微弱却顽强的灯。有人靠它一步步走出困境,有人因为缺席它而被困在原地。读书不是万能的,却是普通人能选择的最可靠的杠杆。
剧中三个孩子的命运对照,像是一面镜子。周秉义和周蓉,凭着成绩一步步考上重点大学,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兄妹俩的人生轨迹因为书籍而被改写:他成为省级干部,她成了大学副教授。而小儿子秉昆,从小成绩平平,以为早点参加工作就能“早点立足”。他在车间挥汗如雨,回家只能累到倒头就睡。学历的缺失,让他一次次被命运卡住喉咙。表面上,他比哥哥姐姐“踏实”得早,实际上,他失去了最宝贵的可能性。那种落差,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从少年时是否愿意把书读下去,就已悄悄分岔。
有人说,读书是最廉价的投资,也是最昂贵的坚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21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是高中及以下学历的2.4倍。这冰冷的数据背后,是一个残酷事实:你愿意承受的读书之苦,会替你抵挡未来生活里的无数艰难。
但书的意义,不只是金钱和职位。它更像是一道内里的支撑。周秉昆虽然错过了大学,但后来他从哥哥姐姐的书柜里抽出一本本书来看,渐渐地,他的心境发生了变化。那天,他看起来憔悴,却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头脑空空,就连颗黄豆都不如。”这句话刺痛了我。他从不被看好的小人物,正是因为重新拿起书本,慢慢学会了独立思考,敢于在风声鹤唳的年代替别人发声。哪怕因此坐牢,他依然觉得值得。因为读过的书让他懂得:有些沉默是一种懦弱,有些代价必须要有人愿意承担。
反差就这样显现出来。那些工友下班后打牌、喝酒、闲聊,日子在笑声和疲惫中一天天溜走。而秉昆在书页间沉浸,他的精神世界在悄悄生长。当环境骤然变迁时,谁能稳住阵脚,答案已经埋在了日常的选择里。
这并非个例。在现实中也屡见不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大批工厂倒闭,很多工人失业,但那些有知识储备、掌握技能的人,很快找到了新出路。而没文化、没技能的人,只能被迫返乡,重新陷入谋生困境。读书,不是让你一劳永逸,而是让你在风浪来临时,有一块随时能踩的石头。
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每天睡前读半小时书,坚持一个月。刚开始很难,常常拿起书就犯困。甚至有几次失败,倒在沙发上手机刷到半夜,第二天懊恼不已。但返工之后,我强迫自己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手边只有书。慢慢地,书中的故事、观点开始流进心里。一个月后,我发现自己写作的思路清晰了,说话时也能引用恰当的例子。那种“变得不一样”的微妙感,让人着迷。这证明,读书带来的改变并非虚无缥缈,而是切切实实可感。
读书带来的另一个礼物,是抵御风险的底气。秉昆因为爱上阅读,后来有机会进报社写稿。他的文章起初生涩,常被挑剔,可他没有退缩,每天吃过饭就埋头写作。久而久之,稿件越来越成熟,领导对他刮目相看。正因为有了写作这门手艺,他在下岗潮中并未被彻底击垮。别人四处求人找零工,他却能被安排到更合适的岗位。这不是运气,而是读书早早打下的底子。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就是一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打包还给你。”读书就是这样的努力。它不会立刻生效,却在不知不觉中为你储存筹码。哪怕命运一时苛刻,它也会在某个拐角,替你撑出一线生机。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过的是两种人生。唐向阳和吕川因为坚持学习,最终走进大学,接触到更好的资源,生活越来越开阔。而当年的工友们,依旧在最辛苦的岗位上耗尽体力。几十年后,这种差距愈发明显。有人住进楼房,有人还蜷缩在逼仄的棚屋;有人子女进入名校,有人的孩子连普通本科都难以企及。年轻时的安逸,最终要靠一代又一代的平庸来偿还。
那天我和一位中学同学见面,他曾经成绩优异,但工作后多年没再读书。聊起社会变化,他总是人云亦云,说不出什么见解。他笑着说:“现在刷短视频就够了,哪还有心思看书。”可当谈到孩子的教育,他又焦虑不已:“我要是能多学点,现在就知道怎么辅导孩子了。”这就是反差。表面轻松,实际上心虚。读书,不是消遣,而是长远的积累。
正如梁晓声自己所说:“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你多读一本好书,就会对你产生影响。”他从工人家庭走出来,靠读书走上复旦的讲台,再到成为作家,这段轨迹本身,就是最好的注脚。
那么,今天的我们,如何让读书落地?可以从一个小动作开始,比如每天睡前十五分钟关掉手机,只留下书。坚持一周,再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内心多了一份平静。这份实验成本极低,却能立刻开始。而当你遇到失败,像我一样刷手机熬夜,也不要全盘否定自己,返工就好。改变从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不断试错与调整。
读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让你在面对生活的重压时,不至于彻底坍塌。它让你在迷茫时有方向,在孤独时有陪伴,在危险来临时有退路。人为什么要读书?因为书是你和命运讨价还价时,最硬的一张底牌。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