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济: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真诚用心的放松是可以的,过度就不行
2025-09-16
未济: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传:
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上九爻说:“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字面上不难,却藏着对人性最深刻的提醒。“有孚”是有真心,有诚信;“饮酒”在古代常常象征着欢聚、放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无咎”说明在适度之下,这样的行为没有过错,反而能让人际关系更亲厚。但后一句转折,“濡其首”,濡就是湿,首就是头,这里意思是头都被酒湿透了,已经失了分寸。“有孚失是”,即使心里有真诚,但因为不懂节制,还是错了。《象传》点评得很直白:“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意思是说,过犹不及,失了节度,再美好的真诚也可能毁掉。
这个画面其实很生动:想象一群朋友夜晚围坐,杯盏交错,最初的氛围轻松自在,彼此之间因为真诚的交流而更加亲近。这时候的“饮酒”,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温润的社交之道。但如果有人贪杯,喝到满头湿透,甚至语无伦次,场面就变了味。最初的美好氛围,反而被破坏。这就是“有孚失是”,心意是真,但行为失了分寸。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魏晋名士嗜酒成风,竹林七贤中,刘伶以酒放达,常常借醉自辩,说自己是“天地间一狂客”。他确有真性情,但也因沉溺酒中,未能把自己的才华真正用在安邦济世上。饮酒之乐本无咎,可若失了度,就像濡首,不仅令自己沉沦,也让真诚付诸空空。
现代社会的写照就更容易了。有人职场里与同事聚餐,初时几杯小酒拉近关系,谈笑风生,化解隔阂。可若一时痛饮,醉酒失态,说了不该说的话,第二天反而后悔,关系也因此疏远。生活中也常见,有人因为过度沉迷某种娱乐,本意是放松,最终却因为不懂节制,耽误了正事。这和“饮酒濡首”的道理是一致的。
上九爻的提醒,不是要我们拒绝饮酒或否定欢聚,而是点出一个“节”的字。真诚若要长久,必须有节度来护持。没有节度的真诚,最后可能变成莽撞;没有节度的欢愉,最后可能演成荒唐。真正的无咎,是心里有孚,同时懂得收放有度。
这句话对当下的启发,是要我们在真诚和热情里保持清醒。你可以热情,可以尽兴,但不要让热情超过界限,变成对自己和他人的负担。今天可以做一个小动作:当你和朋友交流时,无论是喝酒还是聊天,在兴起之时停顿一瞬,问问自己,这个分寸是否还在。这一念的清醒,往往就是“无咎”与“失是”的分界。
未济卦的最后一爻,把整卦推到收束。前面都在讲未完成中的困境与坚持,而上九告诉我们,哪怕走到最后一步,如果失去节度,依然可能前功尽弃。真正的智慧,不是只看内心的真诚,而是懂得在真诚之外加上节制。光有孚而无节,终会失是;有孚而知节,方得无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