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月薪不足2W的人一个建议
2025-09-15
昨天深夜,一个朋友发来微信,语音里透着疲惫:"做了三年运营,简历投了两百份,面试通过率不到百分之五。"他停顿了一下,"我觉得自己挺努力的,怎么就是突破不了一万五的天花板?"
这不是个例。我观察身边无数月薪徘徊在一万到两万之间的朋友,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真相:他们都在做"虚功",而不是"实功"。
什么是虚功?就是那些看起来很忙、很充实、很上进,但实际上对你的核心竞争力毫无帮助的事情。什么是实功?就是能够在市场上直接证明你能力的作品。
去年我招聘内容运营,收到三百多份简历。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这样写的:"熟练运用各类新媒体工具"、"深度参与品牌传播项目"、"具备敏锐的热点捕捉能力"。看完让人头疼,全是空话套话。
但有一个人的简历让我眼前一亮。他没写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而是直接列出了五篇代表作品:一篇阅读量破十万的深度分析文章,一个从零做到五万粉丝的公众号案例,一次活动策划带来三千个精准用户的完整复盘。每一个都附上了数据截图和链接。
结果?这个人直接跳过了初试,薪资也比其他候选人高出百分之四十。
为什么?因为作品会说话。
我尝试了一个小实验,找了十个不同行业的朋友,让他们列出自己过去两年最拿得出手的三个作品。结果让人震惊:百分之七十的人列不出来。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把时间花在了错误的地方。
一个在广告公司工作三年的设计师告诉我,她每天都很忙,改稿、开会、沟通,但从来没有一个作品是她真正满意的,因为"客户要求就是这样,我也没办法"。她的作品集里全是妥协的产物,没有一件能真正代表她的水准。
另一个做了五年销售的朋友说,他的业绩一直不错,但从来没有总结过自己的方法论,也没有分享过成功案例,更没有培养过团队。当我问他如果跳槽,能拿什么证明自己的能力时,他愣住了。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太多人把时间花在了应付当下,而不是积累未来。
我见过一个做内容营销的女孩,月薪八千,但她有一个习惯:每写完一篇推广软文,都会单独整理一份案例分析,记录策略思路、执行过程、数据反馈和优化建议。两年下来,她积累了五十多个这样的案例。当她跳槽时,直接拿到了三家公司的offer,薪资翻了一倍。
为什么?因为她有证明自己能力的实实在在的作品。
但大部分人不是这样的。他们习惯了被动接受任务,习惯了应付了事,习惯了把工作和成长割裂开来。他们以为只要在公司待得足够久,薪水自然会涨上去。
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在如今这个时代,资历不等于能力,时间不等于价值。市场只认作品,不认资格证书。
我曾经做过一个失败的尝试。刚做自媒体时,我觉得应该先把各种运营技巧学会,于是报了七八个课程,加了十几个社群,每天花大量时间学习所谓的"干货"。三个月过去了,我学了一肚子理论,但公众号粉丝还是个位数。
后来我改变了策略。不再追求学得多,而是专注做得好。每天只做一件事:写一篇真正用心的文章。不管有没有人看,不管数据好不好,我都当成代表作来写。半年后,我的文章开始有人转发,一年后,有公司主动找我合作。
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一百种技巧,不如做好一个作品。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作品?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包装,而是能够直接创造价值的东西。
如果你是做设计的,你的作品就是那些真正解决了问题、产生了效果的设计方案。不是你参与了多少个项目,而是你主导了几个成功的项目。
如果你是做销售的,你的作品就是你的销售方法论、客户资源和团队管理经验。不是你完成了多少业绩,而是你能不能把成功复制到新的环境中。
如果你是做产品的,你的作品就是你从零到一打造的产品,或者你优化改进的功能模块。不是你参与了多少个需求,而是你独立负责了几个有影响力的产品。
但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以为只要把简历写得漂亮一点,面试表现好一点,就能拿到更好的offer。他们不知道,真正的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实际作品的人。
我认识一个程序员,技术水平一般,但他有一个习惯:每做完一个项目,都会在GitHub上开源一部分代码,并且写详细的技术总结。三年下来,他的GitHub上有几十个小项目,技术博客也积累了不少粉丝。当他跳槽时,面试官甚至没有笔试环节,直接根据他的开源项目给出了offer。
这就是作品的力量。它不需要你去自我推销,它本身就是最好的推销员。
但积累作品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它需要你在短期利益和长期价值之间做选择。
我见过太多人,明明有机会做出好作品,但为了省事选择了应付了事。他们不愿意花额外的时间去完善细节,不愿意承担失败的风险,不愿意在没有直接回报的情况下付出努力。
结果就是,他们永远在原地踏步。
真正聪明的人知道,每一次工作都是在为未来投资。他们不会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要做出代表作。他们知道,今天多花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得到回报。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假设你现在月薪一万二,如果能够积累出足够优秀的作品,跳槽时薪资涨幅至少百分之五十,也就是一万八。一年下来多拿七万二,这个投资回报率比任何理财产品都高。
更重要的是,有了真正的作品,你就不再是被动的求职者,而是主动的选择者。公司会因为你的作品主动找上门来,而不是你去求着别人给你机会。
这种感觉完全不一样。
所以,如果你现在月薪不足两万,我的建议很简单:停止做虚功,开始积累作品。
不要再花时间去学那些看起来很高深但实际上没什么用的理论知识,不要再参加那些听起来很厉害但对你的核心能力毫无帮助的培训课程,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社交和自我包装上。
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打造代表作上。每做一件事,都问问自己:这能成为我的作品吗?如果不能,要么改进要么放弃。
记住,市场不会因为你的辛苦而给你更多报酬,只会因为你的价值而给你更多机会。而价值,永远体现在作品里。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