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小过: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在不该久留的地方,执着越久,代价越沉
2025-09-12

小过: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象传:

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夜色正深,火车站候车厅的灯光却亮得刺眼。一个背着电脑包的男人靠在长椅上,手机屏幕闪烁着,他刚收到消息:项目进入关键阶段,有人提议直接跨过流程,把方案强行推到客户手上。他心里咯噔一下,直觉提醒这是危险的举动,可又想到竞争对手已经逼近,犹豫之间,脑海里浮起一句古老的话:“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被击中了。所谓“无咎”,不是说无所畏惧,而是提醒:别刻意逾越,也别执意永固。若是硬要前往,危险自会随之而来。象传更是直言:位不当也,终不可长。换句话说,这个位置,本就不是你该长期占据的,若强求长久,反而招致祸患。短短几句话,像是提前写好的批注,把他眼下的困境勾勒得清清楚楚。

他想到不久前的一次返工。那次他们团队在客户面前抢着表态,明明方案还没敲定,却为了表现积极,提前承诺了一堆功能。结果开发团队根本无法兑现,客户失望透顶,合同差点告吹。领导在总结会上说了一句让人难堪的话:“你们急着要成绩,结果只是把自己送到危险里。”那句话让他背脊发凉,原来“往厉必戒”不是抽象的训诫,而是现实的代价。

资料显示,普华永道在2022年发布的一份风险管理报告指出,七成以上企业重大损失的起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层在压力下做出的“仓促决定”。短期看似捷径,长期却是埋雷。表面上,这是速度与勇气;实际上,这是“位不当”的冲动。很多人误以为坚持到底就是美德,却忘了古人早就提醒“勿用永贞”——在不该久留的地方,执着越久,代价越沉。

那天晚上,他决定给自己做一个小实验。以后每次有人提出“快点绕过”的方案,他都先深呼吸,问三个问题:是否符合本职?是否尊重流程?是否可持续?如果三问里有一条答不上来,就选择暂缓。这是个极小的动作,却在接下来的两周救了他一次。客户临时要求追加需求,团队有人想立刻应下,他却坚持“先确认资源”。最后发现,对方只是探路,并没有预算。若是贸然答应,他们又要陷入返工。这一次,他从古语的提醒里守住了“无咎”。

可是,人心的摇摆从来不会停。某次会议,他差点又被裹挟进去。竞争对手刚刚发布新功能,气氛紧绷到极点,他一度想跟着喊:“我们也能马上上线!”话到嘴边,手心却出了汗。他记得卦辞里的“往厉必戒”,于是强忍下来。会后领导悄悄对他说:“幸好你没答应,否则我们这几个月的积累全毁了。”那一瞬间,他明白了什么叫“弗过遇之”,有些机会,看似触手可及,实则不是属于你的。

在与老友的对话中,他听到过一句玩笑却很扎心的话:“你急着想站在C位,可台子本来就是临时的,还没等你站稳就塌了。”这句话让他愣了好久。台子塌了,人摔下去,就是“终不可长”的真实写照。表面上,是舞台给你的机会;实际上,是位置与你的身份未必匹配。强留,只会让你更快陷落。

这并非个例。在社会中屡见不鲜。一个年轻创业者急于求成,在融资时过度承诺,结果现金流断裂,公司不到两年就解散。公开信息显示,美国初创企业平均存活期不足五年,最大风险点往往在第三年左右。那恰好对应了“勿用永贞”的提醒:不该长久的局势,你若执意拖延,就会被现实无情清算。

他也曾在生活里做过另一个小实验。平日里,他总想掌控家中大小事务,从理财到旅行,都要拍板。妻子有次忍不住说:“你以为什么都要你来决定,其实你只是把自己困在‘永贞’里。”他愣住了。那天他决定试着放手一次,让妻子全权安排周末出行。结果一家人反而玩得比他设想的更自在。原来“位不当也”,并不是否定,而是提醒你:有些位置不是你必须站在最前。有些放手,才是真正的平衡。

朋友后来评价他:“他不再逞强了,但他身上多了一种安稳感。”这句话听上去平淡,却恰好印证九四的内涵。无咎,并不是无为,而是懂得停在该停的地方。弗过,是对分寸的拿捏;勿用永贞,是对长久的清醒。真正的智慧,不是死守,而是知道何时该退。

遗憾的是,那个项目里仍有人没能学会这份节制,硬是坚持要冲刺,结果卷进法律纠纷。正如一句古话所说:“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也许答案未必立刻出现,但愿我们都能记住,守住当下的“无咎”,比追逐虚妄的“永贞”更重要。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