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在苦练这3种底层能力
2025-09-12
夜里十一点,机场的灯还亮着。一个创业者拖着行李箱,刚从外地谈完融资回来。他坐在候机厅的长椅上,打开电脑,盯着那份还没修改完的BP,眉头死死锁着。旁边的乘客在吃泡面,热气扑面,他却没胃口。过了很久,他轻声说了一句:“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不够快?”
这句话其实并不陌生。无论是创业者,还是职场人,抑或是正在寻找方向的年轻人,总会在某个深夜问自己:我到底该靠什么才能走下去?速度?运气?还是那所谓的“天赋”?可越想越乱,像一团被扯开的线。
细看那些真正能走得远的人,你会发现他们靠的并不是表面的聪明,而是三种底层的功夫。表面看,它们分散,实际上却环环相扣。学会进化,懂得情绪,撑得起格局。没有它们,再多技巧也只是空壳。
资料显示,哈佛大学在二〇一九年发布过一份研究,指出企业存活十年以上的关键,不在于初期速度,而在于组织的学习与迭代能力。这句话也适用于个人。能否进化,决定了你能不能穿越周期。
我见过一个案例。一个年轻的项目经理,第一次主持跨部门会议,结果全场失控。有人打断他,有人抱怨他准备不足,他最后甚至语无伦次。那天,他回到工位,整个人瘫在椅子里,说:“算了,我不适合。”可两周后,他换了一种方式,把整个流程拆开,写在白板上,一步一步推进,结果会议顺利收场。失败过,返工过,但正是这次返工,让他明白进化的价值。进化不是完美,而是敢于承认问题,再一次次修正。
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实验。一个朋友试过每天读五十页专业书籍,结果一周后彻底放弃,因为强度太大。后来她改成每天只读十页,读完写三句话的感悟。这个动作小到任何人都能做,但长期坚持,她竟然在半年内积累了十几万字的笔记。进化的关键,就藏在这种“可复制的小动作”里。
可光会进化不够,人的心力也要能扛得住。创业者常说,最难的不是业务,而是熬过情绪的起落。资料显示,美国心理学会在二〇二二年的报告中指出,高压环境下,情绪失控是导致团队崩溃的头号因素。击垮一个人或一家公司,往往不是困难本身,而是内心的混乱。
那天,在一次分享会上,一位投资人提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他说:“我第一次创业失败,赔掉了全部积蓄。那几天我不敢出门,觉得自己彻底没戏了。后来我每天逼自己写一句话:我还活着。就这一句话,把我拉了回来。”情绪管理,并不是假装没事,而是找到让自己稳住的方法。哪怕是最简单的动作,也能成为心里的锚。
有个朋友做过一个小实验。她规定自己,每次开会前,先深呼吸三次。听上去很幼稚,但她发现,这个动作能让她不至于被瞬间点燃。你以为情绪的稳定要靠高深的智慧,其实可能就是这类小动作,在关键时刻帮你稳住。
但再强的学习力和情绪力,如果没有格局,也难撑远方。一个只盯着眼前得失的人,很容易被一时的波动左右。格局不是虚词,它决定了你看问题的角度。站在一楼的人,和站在五楼的人,看到的风景必然不同。
有一位企业家在内部讲话时说过:“你带着一千人一起干,意味着一千双眼睛盯着你。你的小气,会被放大,你的胸怀,也会被放大。”格局,不是一天练成的,而是在一次次选择里扩展开来。能不能承受更大的痛苦,能不能包容暂时的误解,能不能看到远方的机会,而不是眼前的小利,这些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反差最明显的,是两个同期的创业者。一个把全部精力放在短期利润,结果团队一旦受挫,就土崩瓦解。另一个在最难的时候,还坚持给员工发工资,把格局放在长期信任上。几年后,前者已经消失在市场,后者的公司却越走越稳。
这并非个例,在不同的行业都屡见不鲜。资料显示,二〇二〇年《财富》杂志的调研中,六成以上跨国公司高管认为,格局是决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比资源和资金更重要。
三个能力,看似独立,其实是一套完整的循环。进化能力,让你不断学习与调整;情绪管理,让你在波动中稳住秩序;格局,则帮你在更大的坐标系里做决策。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长效循环:既能自洽,又能破局。
我想起那位在机场候机的创业者。他后来跟我说:“那一晚,我突然明白,快不是关键,能走远才是。”说完,他笑了,神情终于放松下来。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