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心定,才是烂人烂事的唯一解法
2025-09-10

有时候,你会不会觉得生活像个无休止的考场?刚在公司熬完一个加班夜,第二天一早,又被同事推到会议室当“背锅侠”;好不容易回到家,亲戚电话就追过来,开口又是“借点钱周转一下”;你想拒绝,却怕伤了和气,只能勉强答应。日子一天天过去,精力被榨干,心情被拉扯,烂人烂事像影子一样甩不掉。你心里会问:难道我这一生,就要不停地和这些消耗周旋?

心理学上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叫“注意力聚焦”。人越是盯着某个问题不放,就越容易放大它的存在。于是,你越是愤怒于那些烂人烂事,它们就越像雨点般砸在你面前。可如果换一个角度,真正决定你是否被困住的,不是那些人和事,而是你的心。如果心能稳如磐石,再大的风浪也只能拍打在表面;如果心总是乱如浮萍,再小的涟漪都能掀起惊涛骇浪。

心定,才是唯一的解法。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面对刁难和不公时,却能从容不迫,甚至微笑应对?那不是他们运气好,而是心定生慧。心一旦安定下来,智慧自然生出,外界再多的干扰,也无法真正消耗你。

但在现实生活里,大多数人常常落入几个误区。

有一种常见的状态,是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别人。比如小周在职场上,总觉得领导刻意为难自己,项目里总有人拖后腿。每一次出问题,他都焦躁不安,甚至在心里咒骂那些“烂人”。可是,越是这样,他越容易失眠、焦虑,甚至工作表现更差。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说过,人无法完全选择环境,但可以选择对环境的态度。小周困在其中,是因为他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外部,却忽略了内心的选择权。

另一种状态,是过度设防。小李经历过几次背叛后,开始给自己设立厚厚的“心理城墙”。同事求助,一律拒绝;朋友想靠近,他刻意冷漠;连家人也觉得他“不好相处”。他以为这样能保护自己,结果却陷入另一种孤立和紧绷。心理学研究发现,长期防御心态会让人产生慢性压力,体内皮质醇水平居高不下,不仅让人疲惫,还会损害免疫力。高墙挡住了麻烦,却也挡住了温情。

还有一种常见误区,是执念太深。就像莫言年轻时常说的,他曾一度想要掌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就试图改变它们,结果常常力不从心。执念越深,受伤越多。因为人世间本就无常,你越想控制,就越被无常反噬。心理学里的“控制错觉”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这些误区,都会让我们不断和烂人烂事纠缠。直到有一天,我们才明白,真正的解法不是对抗,也不是逃避,而是心定。

那么,心定如何练就?

第一,是学会把注意力收回自己身上。有人在背后说闲话时,不要急着解释,而是问自己:这真的会影响我的价值吗?当你发现答案往往是否定的,你的心就不会被轻易撬动。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强调过,自我价值感来自内心的自洽,而不是外部的评价。

第二,是学会在日常小事中练习“安住当下”。比如,你可以在早晨喝一杯水的时候,专注于水的温度和流动感;走路的时候,感受脚掌和地面的接触。听起来微不足道,却能逐渐训练大脑从焦躁跳跃中回到稳定。心理学上,这叫正念练习。研究显示,正念能够显著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让人更冷静地应对外部挑战。

第三,是学会“换位理解”,但不必强求原谅。比如同事推活给你,你可以想:他或许也在焦头烂额,想找个出口。但理解并不等于纵容,你仍然可以平静而坚定地说“不”。当心态从愤怒转向理解,你的回应方式会柔和很多,不仅避免冲突,还能维护自我。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的非暴力沟通,正是通过理解需求而非指责行为,来化解矛盾。

最后,是学会像水一样。水不会因为石头而停滞,而是绕过它,流向更远。人也是一样。烂人烂事出现时,不必和它们死磕,不必非得赢,只需保持流动。心定的人,就像大江大河,再多杂石,也只是激起一阵浪花,很快就归于平静。

有人说过:“世界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用来观照的。”当你心定,就会发现,很多曾经的烦恼,不过是过眼云烟。你不再需要时时设防,不再需要竖高墙,因为没有什么能真正消耗你。

这让我想起弘一法师的一句话:“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真正的智慧,不是赢得每一场争执,而是学会让心安稳如山。

愿我们都能修得一颗定心,在纷扰中不乱,在风雨里不惧,在人事里不耗。心定生慧,便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一切。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