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行动的动力一直源于恐惧
2025-09-10
夜深,灯光落在桌面,影子拉得很长。我盯着屏幕发呆,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原来我不是那种被外部正向力量驱动的人。别人说要有梦想,要有目标,要给自己画一张宏伟的蓝图,那些话在我耳里常常失效。让我动起来的,不是“正能量”,而是恐惧。害怕掉队,害怕丢脸,害怕贫穷,害怕失去。这股力量,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推着我往前走了半生。
可越走,越觉得不对劲。恐惧能逼你跑,但跑着跑着,你发现自己越来越累,越来越虚。因为你根本没享受过程,你只是被鞭子抽着向前。等到某一天鞭子没力了,脚下的路就塌了。那一刻,我才猛然意识到,我必须找到内部源头,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股力量,否则人生就像是在跑一场没有尽头的逃亡。
有时候我会回想学生时代。别人是因为喜欢某门学科而努力,我却是因为怕考不好、怕父母失望、怕同学笑话。那种怕,让我死命背诵、死命练习。成绩上去了,可心里始终没底。因为那不是我真正想学的东西,而是我在恐惧驱动下的自救。到了后来工作也一样。很多决定并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因为怕错过机会,怕被淘汰,怕未来没有保障。说到底,我一直活在“怕”的影子里。
但人是矛盾的。恐惧一方面让我走到了今天,另一方面却让我感到窒息。就像一匹被鞭子抽打的马,它能跑得快,却始终低着头。直到某个时刻,我突然想:我难道不能抬起头,靠自己内心的力量走下去吗?那种来自内部的力量,不是被迫的,而是自发的。它带来的不是焦虑,而是喜悦。不是心慌,而是笃定。
心理学上有一个区分,叫外控与内控。外控的人,依赖外部环境来决定行动,比如奖励、惩罚、别人的评价;内控的人,则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靠内心驱动做选择。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内控的,其实不然。我是被恐惧裹挟的外控。因为恐惧,本质上还是外部力量的衍生。别人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可能的风险,都足以让我紧张。这种状态维持久了,人会敏感、焦躁,甚至麻木。
而真正的内部力量,是一种安静的火。它燃烧时不喧哗,却持续稳定。你不需要每天被逼迫,不需要时时有人监督。哪怕孤身一人,你也会自愿去做。比如,有人明明没有老师督促,也没有考试压力,却每天自发去写作、去画画。那就是内部源头在起作用。它和恐惧不同,它不会让你觉得累,而会让你觉得踏实。
我开始反思:这股内部力量在哪里?它为什么在我身上如此稀薄?答案可能很残酷,因为我一直没有给它生长的空间。恐惧抢走了舞台,内部的火苗就被压下去了。一个被动奔跑的人,很难听见心底真正的声音。可是这声音从未消失,它在夜里冒出来,在我停下来的时候呼唤我。它问我: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不是别人要你做的,不是社会推着你做的,而是你心底想要的。
直到近几年,我才开始逐渐找回这种感觉。有一次,我在没有任何外部要求的情况下,写下一段文字,写到忘记时间,写到全身轻松。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就是内部源头。不是因为害怕交不上差,也不是为了迎合市场,而是纯粹因为喜欢,因为渴望表达。这样的状态并不常见,但只要出现一次,就足以让我确认,它的存在是真实的。
从那以后,我尝试把更多精力转向探索这种内部驱动。不是问“别人怎么看”,而是问“我想怎样”。不是想“这样做能不能让我安全”,而是想“这样做能不能让我心安”。说到底,恐惧驱动的是“不得不”,而内部源头驱动的是“愿意”。“不得不”是负担,“愿意”是自由。
我也观察过身边的人。有些人看似奋斗不息,其实背后是无形的鞭子在抽:怕穷、怕老、怕失去地位。他们的眼神常常紧绷,话语里总带焦虑。而另一些人,看起来并不焦急,却每天坚持着自己喜欢的事。他们可能赚得没那么多,却显得安稳。差别就在于,前者被外部恐惧裹挟,后者由内部热爱滋养。长远来看,真正能走远的,往往是后者。
所以我越来越笃定,要找到并依靠内部力量,而不是再依赖恐惧。恐惧可以让你起步,但不能让你走远。它像一杯烈酒,喝下去立刻燥热,却很快让人虚脱。内部力量则像一壶清水,看似平淡,却能长期滋养。
问题是,如何找到这种内部源头?我慢慢发现,它往往藏在那些让你忘记时间、忘记比较、忘记算计的事里。对我而言,是写作。哪怕没有报酬,没有掌声,我也愿意写,因为它让我感觉到活着的实在感。对别人来说,可能是音乐、运动、研究、手工。不管形式是什么,那些能让你自发投入的,就是内部源头的线索。
这让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出于两种动机:恐惧与渴望。”恐惧能让你远离危险,渴望能让你靠近真实。我过去半生大多被前者驱动,如今我更想把余下的时光,交给后者。因为只有渴望,才能让我真正安顿下来。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心里慢慢生出一种轻盈感。恐惧驱动时,我常常像被追赶的猎物,慌乱、急促。而当内部力量驱动时,我像一个旅人,虽然也辛苦,但脚步坚定。区别在于,一个是被迫,一个是主动。主动的路,才是自己的路。
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习惯于用恐惧驱动自己,甚至把这种模式当成必然。可如果我们能哪怕片刻静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就会发现另一条路。那条路更慢,却更稳。它不是逃离恐惧,而是回应渴望。它不是被外部推着走,而是被内部牵引着走。
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状态。不是永远在鞭子下狂奔,而是在火苗的照耀下前行。那火苗或许微弱,但只要呵护,它就能长成火焰。到那时,我做事的源泉,就再也不是恐惧,而是心甘情愿。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