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傻叉还不自觉的自我观察的工具与方法
2025-09-09
有一次看球,朋友小陈突然说:“你发现没?你每次紧张的时候都会挠头。”
我一愣,自己完全没察觉。可他说完后我才意识到,确实如此。
这就是自我观察的难点。你永远处在“我”的位置,很难看到自己全貌。别人轻易能发现你的习惯、你的缺点、你的傻样,你自己却蒙在鼓里。
那有没有办法?有。靠自我观察。
第一种方法,是“镜子法”。镜子不仅是实物的镜子,也可以是录音录像。演讲前,拿手机拍一遍,你会发现很多小动作和口头禅。写文章,把稿子读出来录音,再回放,你会惊讶地听见多少重复和拖沓。镜子让你看到平时习惯性忽略的细节。
第二种方法,是“外借眼”。主动请别人给反馈。不是随便问“我讲得怎么样”,而是具体问:“你觉得我刚刚哪一句最啰嗦?”“有哪个地方让你听不明白?”具体问题,才会有具体答案。别人的眼睛,能补足你看不见的角落。
第三种方法,是“延时回看”。当下我们常常陷在情绪里,很难客观。可过几天再看,就能清晰很多。写日记就是个好办法。今天的焦虑、愤怒、得意,三天后回头看,往往会笑出声:原来那点小事,不值得大动干戈。延时回看,让自己和自己拉开距离。
第四种方法,是“参照比照”。单独看自己,容易迷糊;放在对比中,才看得清。比如同样的主题,别人的表达更简练,那就是你的差距。同样的职位,别人处理问题更周全,那就是你的短板。对照不是自虐,而是照见方向。
第五种方法,是“角色切换”。把自己当作另一个人来观察。遇到矛盾时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对方,会怎么看这件事?如果我是旁观者,会给我打几分?角色切换,让你跳出自我,暂时站到别处去。
自我观察的关键,不在于苛责,而在于清醒。很多人害怕照镜子,怕看到缺点。可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辈子都不曾照过镜子,以为自己一直完美。
有句话我很喜欢:人既是演员,也是观众。前者忙着表演,后者冷静旁观。如果你能在生活里随时切换这两个身份,你的成长就会快得多。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