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罗永浩退出社交媒体前最后一次采访!50岁再次埋头创业:再创业可能后悔,不再创业百分之百后悔
2025-09-06

主题
罗永浩:五十岁的人生试卷,为什么还要重新答一次

核心矛盾
在很多人眼里,五十岁是收官的年纪,罗永浩却选择了再度出发。矛盾就在这里:一边是现实的疲惫、债务的阴影、名声的消耗;另一边是理想的执拗、机会的诱惑、心里的不甘。到底是该停下来安稳度日,还是冒险一次可能九死一生的创业?老罗的选择,把这道矛盾拉得格外尖锐。

正文

一、舞台与牢笼
夜深人静的书房里,白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退休的利与弊。睡到自然醒,环球旅行,听摇滚乐队的现场,这是过瘾的生活啊。可转眼他又整夜睡不着,觉得心口发紧的不是胃病,而是空虚。
波德莱尔写过:“人类的痛苦,在于想逃离,却始终被困于自我。”罗永浩讨厌名声,讨厌面对公众,可偏偏是名声让他有机会东山再起。直播间的聚光灯既是他的收入来源,也是他最不愿面对的枷锁。
设身处地去体会,一个中年男人走进菜市场,被大妈们指着说“这不是抖音卖货的那人吗”,这画面里夹杂的尴尬与无奈,不是常人能消化的。他明明是那个敢怼权威的理想主义者,却成了全民识别的卖货主播。
所以说,舞台既能救你,也能困住你。真正的抉择不是“要不要在舞台上”,而是“如何不被舞台吞没”。对老罗来说,答案就是:退出社交媒体,把自己重新放回到产品里。

二、失败的清算
锤子科技的倒闭,像一记重锤,把他的自负和面子彻底敲碎了。罗永浩自己说,“倒闭真是包治百病”。倒闭没有中间状态,不存在七成倒闭,它是百分之百的硬坠落。
茨威格写过:“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锤子科技的倒闭,就是这样昂贵的学费。过去他不信风口,不信时机,总觉得产品好就能赢,结果被现实碾压得粉碎。
只要你回想类似的时刻,就能明白,有些执念真的得用失败来治。面子、好胜心、幼稚的英雄主义,在倒闭的那一刻都显得荒谬。倒闭教会他的,是预案、是冷静、是B计划和C计划的必需。
所以啊,别怕失败,它真能治病。重要的不是失败,而是你从失败里清掉了哪些臭毛病。老罗学会了提前准备,学会了算账,这才有了今天敢再上赛道的勇气。

三、债务与清白
“真还传”成了网络段子,可在罗永浩这里,是沉甸甸的现实。他没走破产清算的路,而是硬生生把几十亿的债一笔笔还掉了。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里说过,信用是现代经济的基石。老罗还债,不仅仅是道义,更是为了信用。因为他知道,未来还要和供应商、投资人打交道,没了信用,所有大话都是空的。
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幕:一个创业者在夜里直播几个小时,挣的钱不是为了豪车豪宅,而是直接拿去填债坑。这背后的坚持,和普通人还房贷车贷没什么两样,只是规模大了几百倍。
这就像一张写满字的履历。别人提到他,不仅会说“锤子失败过”,也会说“他把债还干净了”。这种清白,比什么豪言壮语都值钱。说白了,信用就是企业家的最后底线。你要守住,不然谁还敢跟你合作呢?

四、机会与陷阱
为什么是AR?为什么不是汽车?这道选择题背后,是冷静的计算。电动汽车赛道太挤,资金门槛太高,机会已经不属于后来者。AR还处在窗口期,门槛高得吓人,但恰好合适一个几千人规模的团队。
熊彼特提出过“创造性破坏”,旧世界的霸主很少能成为新世界的统治者。苹果再强大,也未必能把AR玩到极致。罗永浩看中的,正是这个空档期。
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一个团队在白纸上画图,几百人、上千人,花上三五年,只为做出能像当年iPhone一样的划时代产品。这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孤注一掷的豪赌。
可这还没完。罗永浩自己也承认,平台级的战争,九死一生。即使做出最好的产品,也可能被巨头抄袭、收购、封杀。真正能做的,是准备好B计划和C计划。赢了,改写历史;输了,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五、个人与团队
过去的罗永浩,身边都是小兄弟。大家听他一呼百应,可公司也就只有他一个天花板。锤子科技的失利,逼他学会找真正分量重的合伙人。
布迪厄提出过“场域与资本”的理论。个人的魅力,撑不起长久的事业;真正能决定成败的,是你身边的资源和人脉。老罗终于明白,公司不能只靠个人品牌,而要靠一个能互相拍桌子的团队。
故事发展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能感受到,他的心态变了。他敢说现在的合伙人都是“大爷”,能独当一面。他坐在会议桌前,不再是一言堂,而是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别总想着一个人扛天。你要有本事,也要有伙伴。能有人敢跟你唱反调,你才算真的成熟了。团队不是跟随,而是共生。

六、命运与选择
罗永浩五十岁了,他完全可以退休,去旅行、去听音乐会,去睡到自然醒。可偏偏他选择了最折腾的路,再创业。
陀思妥耶夫斯基写过,人类最根本的自由,就是选择。罗永浩的选择,或许不是最安全的,但一定是最真实的。他宁愿后悔一次失败的创业,也不愿意后悔一次虚度的余生。
设身处地去体会,那块小白板上,写满了几十条退休的利弊。妻子劝他说,不再创业可能后悔,不再创业一定后悔。他点点头,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所以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赢得几次,而在于有没有勇气再开局一次。老罗的选择,未必适合所有人,但提醒了我们:别让自己的人生变成空白。就算跌倒了,也要在舞台上跌倒。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
《创造性破坏》/约瑟夫·熊彼特
《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
《恶之花》/波德莱尔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区隔》/皮埃尔·布迪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