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粥左罗:今年32岁,聊聊我过去16年的持续逆袭
2025-09-06

主题
持续逆袭的底层逻辑

核心矛盾
很多普通人总觉得改变太难了,逆袭像是天选的运气;可偏偏,有的人能一走就是十六年上升路。矛盾就在于:人生到底靠运气,还是靠可复制的思维模型?

正文

一、逆袭的起点
夜深人静,你会不会也冒出过这个念头:我还能不能改变现状啊?粥左罗说,他16岁之前,人生一片灰蒙蒙的,农村出身,不爱学习,连高中都差点读不上。可16岁那年,他交了择校费,进了高中,突然就像拧开了开关,一路向上,持续了十六年。很多人会疑惑,这是运气吗?可翻开细节,你会发现,运气不过是表面,真正支撑的是他背后的一整套思维模型。那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个起点呢?不是等运气,而是要问自己一句:我有没有勇气按下那个“开关”。

二、方法比蛮干重要
故事发展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能感受到:光靠埋头苦干,不一定能换来理想结果。粥左罗总结自己,说他是方法论爱好者。做什么事,他都先找最优解,不会蛮干。亚里士多德提醒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普通人陷在重复消耗里,顶级的人却能通过不断优化方法,把同样的时间放大成不一样的结果。比如写文章,有的人拼命码字,却没人看;有的人抓住结构和节奏,轻轻松松就能爆款。说白了,努力当然重要,但努力之前,问自己一句:我的方法是不是对的。

三、看见本质才不迷路
海德格尔写道,人最大的困境是被“表象”迷惑。粥左罗说,他是个本质思考者。做事之前,他会先看清规律,再下手。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有人盲目换工作,越换越焦虑;有人静下心研究行业规律,一步到位,做得越来越稳。结果呢,两条路,天差地别。福柯也强调过,权力藏在系统里,只有看透规则,才能在博弈里立于不败。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别只看眼前的热闹,不妨多花点时间去思考:这背后的规律到底是什么。

四、自知之明是护身符
很多人掉进坑里,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没有自知之明。粥左罗说,他只做自己深思熟虑后认为极大概率能成的事。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这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底层护身符。你看,创业失败的大多不是不够拼,而是明明不懂行业,还硬往里撞。相反,认清自己边界的人,能把有限资源投到最对的地方。那我们要怎么做呢?与其问“别人能不能”,不如先问“我适不适合”。懂了这一点,你就少走许多弯路了。

五、保守不是退缩
设身处地去体会一下:别人拼命冒险,赌一把成败,粥左罗却说自己是保守者。他从不追逐高风险的机会,却能稳稳往上走。凯恩斯在经济学里提醒过,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很多人被短期刺激牵着走,忽略了长期复利。结果呢,冒险的人一夜暴富,也可能一夜归零;稳健的人积累慢一些,却一直往上叠加。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别急着追风口,先确保下行风险极低,再图稳稳向上,这才是长远之道。

六、系统才是终极答案
粥左罗说,他是系统论者。没有设定很多具体目标,但他建构了系统,不断优化,结果自然越来越好。荣格说过,“人必须直面内心的阴影”,系统就是让我们不断修正盲点的工具。普通人总在单点突击,今天学自律,明天学目标,可没多久就失效了。顶级的人却懂得搭建系统,把方法、实践、自知之明、风险管理串在一起,让它自我运转。那我们要怎么走呢?别再单点救火,而是去思考:我的整个人生系统该怎么设计。这样一来,改变就成了必然。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尼各马可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
《存在与时间》 马丁·海德格尔
《规训与惩罚》 米歇尔·福柯
《国富论》 亚当·斯密
《通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文明及其不满》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