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向毛泽东学战略
2025-09-06

主题
向毛泽东学战略:关键时刻的抉择智慧

核心矛盾
我们总以为战略只是企业家的游戏,或者国家的棋局,但现实一点也不宽容啊。无论是个人、团队,还是国家,真正的分水岭都藏在“关键时刻的抉择”里。问题是,你能不能像毛泽东那样,看透形势、抓住本质,在混乱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正文

一、战略不是空话,是生死抉择
夜深了,台灯下的毛泽东,还在翻阅厚厚的手稿。桌子上摊开的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血与火里的真问题。
孙子在《兵法》里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说白了,战略最初就是生死之间的抉择。没有正确的战略,所有的力量都会白白耗散。
历史一次次验证了这一点。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原本优势巨大,却因战略错误打到衰败。二战时,法国有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却因预判失误一夜崩塌。战略的作用,就是能在混乱中找到一条活路。
所以啊,别以为战略只是企业开大会才需要的名词。它关乎个体能否逆袭,关乎公司能否存活,关乎国家能否崛起。战略的本质,是关键时刻你怎么选。

二、红色政权,为什么能站住脚
换个角度去感受,1928年的井冈山,四面都是围剿,红军人数有限,武器落后,很多人心里都在打鼓:“还能撑多久?”
蒋介石不理解,孙中山也不看好,可毛泽东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他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布迪厄提出过,圈层比个体意志更能决定上限。毛泽东抓住的,正是农民这个庞大的圈层。没有土地革命,就没有群众支持;没有根据地,就没有后方依托;没有武装,就没有生存空间。
关键在于,他没有照搬苏联模式,而是结合中国实际,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独创路径。这就是战略眼光:别人看见绝境,他看见出路。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对普通人来说,别总想着复制别人的路。你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哪怕只是一个细分市场,也要能稳住脚,再逐渐扩张。

三、《论持久战》:预见未来的勇气
把时间拉回到1938年,延安窑洞里,毛泽东连续九天九夜,写出了《论持久战》。那时候,“速胜论”“亡国论”满天飞,很多人心慌意乱。
毛泽东却冷静地拆解:日本虽强,但资源有限、国内矛盾重重;中国虽弱,但地大物博、民心所向。他预判抗日战争会经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结果呢?后来战争进程几乎完全吻合。
正如福柯提醒过的:权力无处不在,它通过规则塑造人。毛泽东抓住的,就是战争背后的规则。他说“兵民是胜利之本”,指出群众才是战争的深厚根基。
这给我们的启发很简单:遇到困境,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输赢,而要看清趋势的走向。对个人来说,这意味着你得问自己:我的行业会走向衰退,还是在孕育反攻的机会?
所以说,做战略就像下棋,落子要在当下,眼光却要放到十步之后。

四、东北战局:敌人比你更难
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幕:1946年,四平保卫战,林彪的部队仓促迎战,结果节节败退。很多将领悲观到写长文劝告中央:不能硬拼啊。
可毛泽东的判断不一样。他说,我们难,蒋介石更难。他要恢复秩序,要管辖沦陷区,要应对腐败和民生,还得分散八百万大军,反而被拖得动弹不得。
这情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博弈论里的“困境”。对手表面强大,实则顾虑更多,行动更慢。关键是,你能不能识别对方的难处?
结果,毛泽东坚持了斗争路线,解放战争三年就打赢了。本来预计七八年才能完成的事,被提前结束。
说白了,这就是战略的本事:你不只看自己,还要看敌人。职场里也是一样,别光盯着自己资源少,竞争者也有难处。能找到对方的软肋,反而容易胜出。

五、战略思维,人人都需要
故事发展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能感受到,战略并不是远在天边的概念。它存在于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里。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强调过分工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分工和取舍,总想着样样都行,结果就是样样平庸。战略就是帮你做减法,让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
你看丁磊就是典型例子。他创网易时,不是行业最强,也没资本优势。但他战略上选对了“内容与社区”,慢慢拉开差距。
关键是,战略不是一天见效的,它需要耐心,需要不断修正。毛泽东写《论持久战》时,说过“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这句话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适用。
所以啊,别等到危机来了才临时抱佛脚。你完全可以给自己定个小规矩,比如每半年复盘一次:我在的行业未来三年会怎样?我的位置还稳不稳?这样,你就不会被动挨打。

六、清醒的出路
内心会涌出这样的感受:我们这一代人,读过太多西方的战略书,以为那就是全部答案。可偏偏,那些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也不完全适合你我。
王志纲提醒过:战略不是照搬,而是结合土壤。毛泽东的智慧,就在于从脚下这片土地出发,把复杂的中国国情化为独特的战略路径。
说白了,战略不是聪明人的游戏,而是清醒者的武器。你要敢于看全局,不怕走弯路,更要敢于在关键时刻,做出那个别人不敢的抉择。
这样一来,无论你身处职场、创业,还是人生岔口,你都能像毛泽东那样,不慌不乱,稳稳找到出路。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孙子兵法》 孙武
《国富论》 亚当·斯密
《论持久战》 毛泽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毛泽东
《规训与惩罚》 米歇尔·福柯
《战略思维》 阿维纳什·迪克西特、巴里·奈尔伯夫
《王志纲战略课》 王志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