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30岁之后,还想改变人生,那你必须系统性成长、系统性改变,别再有侥幸心理!
2025-09-06

主题
30岁之后,为什么非要系统性改变?

核心矛盾
很多人明知道自己状态不理想,却依然困在惯性里,靠单点突破想改变命运。但现实残酷啊,人生本质是一连串事件构成的系统,只有系统升级,才能跳出死循环。

正文

一、改变命运,不能靠运气
夜里,手机叮咚响了一声,是一个读者的留言:“老师,我和你很像,也是农村出身,也在城市打拼,我是不是也能逆袭啊?” 这种话我收到过很多次。可是啊,每次我心里都清楚,你和我完全不同。
《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强调了分工的重要性。一个人能走到今天,从来不是靠某个点,而是无数环节串联的结果。你出生在哪个地方,你爸妈的教育背景,你第一份工作遇到什么人,这些看似偶然的小事,叠加起来就是你的系统。
说白了,人生逆袭不是抓住一个风口,不是复制一个别人的经历,而是你能不能在属于自己的系统里,一环扣一环地改进。
所以别幻想运气眷顾。运气是锦上添花的,但不是雪中送炭的。要想真的改变,必须认清:你要修的,不是一个漏洞,而是一整套系统。

二、为什么很多人一动不动
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办公室里,同事每天忙着开会、做表、加班,表面看起来都在拼命,可三年过去,工资没涨,地位没变,还是在原地打转。
《文明及其不满》揭示,人总是困在习惯里,容易被惯性拖着走。你今天的现状,就是过去那一连串事件的延续。问题是,如果你不刻意打破,这个惯性就会一直延续到未来。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观察到,社会里最大的危险不是停滞,而是看似稳定的惯性。你以为自己在等机会,其实是未来在慢慢锁死你。
可偏偏,很多人还心存侥幸,觉得总会有一天突然被看见,突然被提拔,突然被机会砸中。结果呢?等来的只是一次次失望。
所以说,别再自我麻醉了。如果你不主动改变,你的未来不过是现在的复制。要么打破,要么耗尽。

三、单点突破,为什么没用
故事发展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能感受到:单点改变往往无效。比如你想努力写作,于是疯狂追热点,结果写了十篇没人看。你以为是选题不行,拼命练选题,结果发现文章依然平平。
万维刚写过一个主题《梅西与系统》。梅西再传奇,到了阿根廷国家队也常常无力,因为系统不行。个人再强,也救不了一支烂系统的球队。
成长也是一样。你提升一个点,但系统没变,最终还是被拖回原地。比如你跳槽去了热门行业,但不懂赛点判断,不会借势,不会优先级排序,你依然会普普通通。
关键是,很多人以为问题在自己不够努力,其实问题在方向错了。船大难掉头啊,你要改变,不是拼命划桨,而是重设航线。
所以啊,别光盯着一个技能练,要学会拆解整套系统。把每个环节都标出来,再一一突破,这才叫系统升级。

四、怎么认识“系统”
设身处地去体会,你说“我不擅长社交”,可这句话太笼统了。是不会开启话题?还是不会赞美别人?还是不会展示价值?还是不会长期维系?如果不拆解,你就永远停留在模糊里。
福柯说过,权力无处不在,它通过无形规则塑造人。系统就是这种无形的规则,你看不见,但它一直在牵引着你。
比如你觉得写作差,可差在哪里?是输入不够?还是结构不清?还是表达僵硬?把这些要素拆开,你才知道该改哪一步。
说白了,整体思维只能让你感叹无能为力,分解思维才能让你看清抓手。只有把问题切成细节,你才能真正接近本质。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你完全可以从一件小事练习,比如每天复盘,别只写“今天很糟糕”,而是写“今天我在会议里没表达好,因为准备不够”。久而久之,你就会习惯性地看到系统,而不是困在整体。

五、系统性改变,怎么做
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幕:有人下决心改变,于是报了个课,看了几本书,过了几周又回到原样。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没改系统。
《乌合之众》写道,大众心理常常压倒个体理性。周围人都在浑浑噩噩,你也就容易跟着散掉。要系统性改变,你就得有意识地把各个环节都连起来。
比如你要成长,不光是学一个技能,还要建立筛选思维,优先级思维,借势思维,迭代思维。只有当这些思维形成网络,你才不会被单点限制。
再比如你要提升收入,不是只靠加班,而是要同步经营能力圈、选择行业、锻炼表达、拓展人脉,把这些因素放在一个系统里考虑。
说白了,系统性改变不是加法,而是联动。每个点都能触发其他点,这种综合效应才会让你真正变强。

六、清醒者的出路
把时间拉回到那个瞬间:很多人三十岁后就开始认命,觉得改变太迟了。可事实呢?百岁人生的时代,三十岁不过是序章。
徐悲鸿提醒学生,至少要了解五百位艺术家的风格,才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成长也是这样,你必须见过很多系统,拆解过很多案例,才会有属于你的独特路径。
任正非说过,活下去是最低纲领,也是最高纲领。对我们来说,活下去的方式就是迭代,不断修补自己的系统,让它更稳定,更有韧性。
所以说,不要急着模仿别人,也不要困在短期焦虑。你需要做的,是一点点梳理自己的人生链条,把它修到能持续运行。
这样一来,你就不会再轻易陷进死局,而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长路。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国富论》 亚当·斯密
《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
《文明及其不满》 弗洛伊德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
《规训与惩罚》 米歇尔·福柯
《万维刚·精英日课》 万维刚
《徐悲鸿传》 林风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