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粥左罗:如何靠打造个人IP赚钱?分享三个真实案例
2025-09-06

主题
个人IP的隐秘赛道:从十万到千万的跃迁密码

核心矛盾
很多普通人想通过个人IP赚钱,心里打着算盘:要么一夜爆红,要么直接变现。可现实是,爆红像彩票,极少数人中得了;而真正能持续赚钱的人,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结构。他们懂得如何把内容、信任和价值编织起来,搭成一座能生钱的桥。矛盾就在这——多数人急功近利,想速成;但个人IP的本质是长期、是耐心、是价值的积累。

正文

一、十万的起点,靠的是“存在感”
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幕:一个年轻女孩,下班后坐在出租屋里,打开手机,边卸妆边讲今天的工作琐事。她没有特别精致的背景,也没有豪华的设备,可偏偏评论区有人说:“你说的就是我呀。”
结果呢,她在半年里慢慢积累了几万粉丝,接了品牌合作,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十万元。
这让我想起《乌合之众》里的一句话:大众心理常常压倒个体理性。粉丝不是在找完美,而是在找共鸣。
所以说,最初的十万,靠的是存在感。你能不能让别人感觉,你说的话就是他心里的声音。这份共鸣,就是你最早的货币。与其追求完美,不如先敢于展示真实的自己。

二、百万的跨越,靠的是“信任感”
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一个普通博主,连续一年每天早上发一条理财小贴士,晚上复盘当天的投资感悟。粉丝一开始只是看看,后来渐渐跟着做,有人发现真赚了点钱。慢慢地,他们愿意掏钱买他的课程。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过,分工让效率倍增。而在个人IP的世界里,分工的本质是:你帮粉丝省下了试错成本,他们就愿意把钱交给你。
百万的跨越,本质就是从“陪伴”走向“信任”。当你成了某一领域的可靠朋友,粉丝会自然转化成客户。
关键是,不要急着收割。你完全可以先养成一个小习惯,比如每天输出一个有价值的点。日子长了,信任就是最大的护城河。

三、千万的突破,靠的是“结构感”
故事发展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能感受到,十万和百万靠的是个人,千万靠的却是结构。
换个角度去感受,一个人哪怕再能说,也只有24小时。但当他把IP变成公司,有团队、有产品、有渠道,增长的杠杆才真正出现。
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里写道,伟大的公司都有一个“利润之上的追求”。个人IP做到千万,也需要一样的格局。它不再只是你一个人,而是一个能跑得动的体系。
说白了,千万的密码是结构化。课程、社群、电商,甚至品牌化,都在帮你把影响力变现。遇到这种局面,不妨先问自己:我的IP,能不能从“个人”走向“产品”?

四、为什么多数人会失败?
设身处地去体会,一个人兴冲冲开了个号,每天模仿别人写鸡汤文,过了三个月粉丝还没破千,最后心灰意冷。失败的原因,看似是运气,其实是缺乏独特性。
布迪厄提出过一个观点:圈层比个体意志更能影响上限。换句话说,你的内容如果放到任何人嘴里都能说,那你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多数人失败,是因为他们没找到自己独有的“点”。要么随波逐流,要么急于变现,结果半途而废。
所以说,遇到瓶颈时,别急着放弃,先想想一句话:别人为啥要听你的?找到差异化,你才有机会突围。

五、内容,是最底层的武器
把时间拉回到那个瞬间,李佳琦第一次直播卖口红,观众寥寥无几。他一遍遍试色,喊出那句“买它”,直到终于有人被感染。这就是内容的力量。
福柯指出,权力无处不在,它通过无形规则塑造人。在内容世界,话语权就是权力。你能不能持续占据用户心智,决定了你能不能变现。
很多人误以为内容只是噱头,其实内容才是最硬的资产。广告、产品、社群,都是靠内容串起来的。
说白了,想赚钱,先学会讲故事。哪怕只是你今天的心情、你遇到的小麻烦,都可以讲成一个让人点头的故事。那就是连接的开始。

六、赚钱只是结果,IP是手段
故事发展到这里,内心会涌出这样的感受:原来个人IP不是目的,而是一条路。它让你有话语权,让你能掌控一点点命运。
松下幸之助说过:“企业不盈利就是罪恶,但企业的目的不是盈利。”同样,个人IP的价值,也不只是赚钱。它还能让你获得人脉、机会、社会资本。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用IP去卖课,有人用IP去卖货,有人甚至用IP去投资。表面不同,本质一样:先有影响力,再有货币化。
所以说,别把眼睛只盯在钱上。先想明白一句话:我的IP,能为别人创造什么价值?当价值被看见了,赚钱只是顺带的事。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
《国富论》/亚当·斯密
《基业长青》/吉姆·柯林斯
《词与物》/米歇尔·福柯
《区分》/皮埃尔·布迪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