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四种好运,如何提高自己的运气?
2025-09-06
主题
人生的四种好运,能不能靠自己争取
核心矛盾
运气看似不可控,但人的行动、积累和人设,能不能改变命运?
正文
一、随机的眷顾
夜里刷手机,突然看到有人晒出中了几百万的彩票,你心里是不是扑通一下?这种从天而降的好运,就是詹姆斯·奥斯丁说的第一类运气——随机性。命运像在扔骰子,谁接到就是谁的。转发锦鲤、烧头香,不过是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就算真灵,也顶多让几率提高那么一丁点。
弗洛伊德提醒过,人的潜意识渴望着控制,但现实是残酷的。纯粹的随机性,你想抓也抓不住。问题是,你真愿意一辈子把希望押在“天上掉馅饼”吗?
说白了,这类运气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不靠谱的。与其等,不如动起来。
二、跑出来的机会
有个朋友常笑,说他人生所有的大转弯都发生在路上。一次因为多去了一场讲座,结果被导师看中;一次因为多去了一次聚会,结果认识了后来合作的搭档。奥斯丁把这种称为第二类运气——跑出来的机会。
迪恩·西蒙顿研究过创作者,他发现牛人不是点石成金,而是不断撒网。他们有无数想法,才保证了总有几个能发光。贝多芬七百多部曲子,巴赫一千多部,爱迪生上千项专利,毕加索更是几万件作品,你记住的,只是冰山一角。
换个角度去感受,那只被亲吻后变成王子的青蛙,背后可能是无数只青蛙的陪衬。说白了,多跑、多试、多折腾,运气才会撞到你头上。别怕麻烦,怕的是你原地不动。
三、有准备的头脑
故事发展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能感受到,仅靠跑还不够,还得看你有没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那句名言,“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早就点透了本质。
青霉素的发现,不只是偶然落下的霉菌,而是弗莱明之前就积累了相关知识和假设。他期待那样的变化,所以看懂了它的价值。别人眼里是污染,他眼里是宝藏。
知识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强调过,分工带来效率,而效率本身就是积累的产物。头脑有了框架,外界再小的火星子,也能点燃你。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最笨但最实用的办法,就是每天多学一点,哪怕只是看一页书,记一个思路,慢慢你就会发现,运气真的开始眷顾你了。
四、人设的磁力
有些运气,会主动找上你。那就是奥斯丁提到的第四类——人设的吸引力。张艺谋执导奥运开幕式是好运,可换句话说,奥运会能请到张艺谋,也是它的好运。这就是互相吸引。
布迪厄提出,圈层比个人意志更能影响上限。可人设,是你能主动打造的圈层门票。当你在某个领域独一无二,机会自然推着你走。比如西汉考古专家,全国独此一家,新的遗址、新的竹简,非你不可。
关键是,别跟别人一模一样。光比别人更努力还不行,你要有特别的角度。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与其追求面面俱到,不如在一件小事上做到极致。长久下去,你就会变成别人绕不开的那个人。
五、好运的叠加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观察到,历史的变革往往是多重因素的叠加。人生的好运,其实也是这四类的组合。随机性是背景,行动性是主线,头脑是支撑,人设是放大器。
想象一下这样一幕:你带着知识储备去参加一场行业大会,结果刚好遇见了关键人物,而你的人设让对方必须认真对待你。这一刻,看似偶然,其实是四类好运的交汇。
所以说,不要执迷于单一的锦鲤心态,命运更像是一张多维拼图。你要做的,就是把能掌控的几块先拼好。
六、掌握主动权
故事说到这里,答案其实很清楚了。运气确实存在,但它并不是玄之又玄的力量,而是可以被人间的努力牵引的东西。你越被动,就越依赖天意;你越主动,就越能改变概率。
福柯写道,权力无处不在,它通过无形规则塑造人。运气也是同理,它不是外界施舍,而是你自己在规则里走出来的通道。
所以啊,别急着羡慕别人的一夜暴富,不妨先问自己:我能不能多跑几步?能不能多装几块知识?能不能让自己的人设更特别一点?这样一来,你就不会总觉得命运不公了。因为好运,终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人人时代》 克莱·基舍
《国富论》 亚当·斯密
《旧制度与大革命》 亚历西斯·托克维尔
《科学与机遇》 路易·巴斯德
《区分》 皮埃尔·布迪厄
《文明及其不满》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