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兜兜转转,自媒体又将变回自媒体
2025-09-06

主题
自媒体兜兜转转,终将回到个人

核心矛盾
自媒体从“个人机会”到“机构化繁荣”,再到“红利退去、资金离场”,核心矛盾就是:机构化扩张依赖大环境与资本,而资本不再买单后,个体创作者是否还能以内容立足,走出一条真正可持续的路。

正文

一、风向变了,人人都成了创作者
夜深人静的时候,推送依旧在滴滴响着,可你点开才发现,原创的含金量早已不如从前了。腾讯不再为原创买单,这不仅是一个公司业务调整的选择,更像是宣告了一场行业的历史转折。就像克莱·基舍在《人人时代》里写的,互联网的确曾带来了平权,可当全民皆是原创作者时,那点稀缺优势,也就灰飞烟灭了。
说白了,精英机构化的繁荣背后,本质还是企业的钱在托着。如今资金链断了,大家才忽然醒悟:创作者多如牛毛,凭什么单单要你那份呢?这就是最赤裸裸的现实。与其慌张,不如直面,当所有人都能写点东西、拍点视频时,你的竞争力还能剩下什么呢?
真正的提醒是,风向标已在行动,机构大厂都收缩了,公关套路也失灵了。既然如此,下一步该怎么走?那就是别再依赖别人买单,而是要回到自己能掌控的东西。

二、大淘汰已开场,热闹散场的尴尬
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一年前你发个招聘岗位,没人搭理,如今几十个人蜂拥而至,还不乏一些大号的操盘手。这背后,折射出一个刺眼的事实:行业真的萧条了。
曾经的造富神话一夜之间出现,几千家财经号林立,稿子卖几万几十万。可偏偏,繁荣的背后是一种寄生,靠企业预算养活的繁荣。一旦预算缩减,整个链条轰然倒塌。布迪厄早就提醒过,圈层的力量比个体意志更能左右命运。机构化自媒体,其实就是一种虚妄的繁荣,真正扛起招牌的,始终是那个创始人。创始人一旦抽身,机构顷刻间就崩了。
说白了,市场正在清算,淘汰的不只是中尾部,还有那一批曾经自认为稳如泰山的团队。能留下的,只有真正能产出好内容的个人。你若是抱着幻想,那就等着摔得更惨吧。

三、天才时代,算法不留情
你去刷D音,眼前浮现出的都是普通人唱跳、分享生活的画面。没背景、没团队,但就是能获得百万播放。这让人不得不想起格拉德威尔在《异类》里的论断,一万个小时的积累,叠加恰当的环境,才会成就一个人。可如今,算法把门槛拉低了,只要有一点点敏锐和坚持,你就能被看到。
精英媒体人不愿妥协算法,结果输得彻底;草根创作者顺势而为,反而赚得盆满钵满。这就是哈耶克说的“自发秩序”,市场的力量,根本容不得你过多抱怨。
现实摆在眼前,这个行业不是谁都能混口饭吃的。你既要有认知的深度,还要有写作的才华,再要有人脉处理的能力。很多年轻人不服气,结果自立门户,死得更快。残酷吗?是残酷的。但这就是游戏规则。你能做的,就是承认它,接受它,然后琢磨,自己能不能在这个规则下活下来。

四、舆论场换人了,精英沉默了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写道,变革往往来自长期结构的积累。今天的媒体生态也一样。PC时代是精英主导,移动互联网却让沉默的大多数成了主角。
把时间拉回十年前,微博大V们风光无限,今天却大多消声匿迹。而另一边,你爸妈随手拍个短视频,动辄几十万点赞。为什么?因为这个时代需要的,是草根化、纯粹化的声音。
精英说的话,老百姓不爱听。你说严肃,别人觉得无趣;你说批评,别人觉得扎心。结果呢?平台给到更多的,是能让人舒畅的、轻松的内容。福柯说过,权力无处不在,它通过无形规则塑造人。算法,就是这个时代新的权力。精英再有底气,也敌不过大众化的选择。
所以啊,不要再沉迷旧逻辑。你要活,就得懂得迎合新的传播土壤。别嫌弃草根的喧嚣,那才是你必须融入的洪流。

五、钱袋收紧,内容更挑剔
经济学里有个残酷规律:钱总会流向效率最高的地方。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强调过,分工提高了效率,也决定了收益的分配。企业的钱袋子收紧后,他们只愿意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一个机构的冗余成本。
这一点,从腾讯裁员就能看得明白。平台自己不养人了,因为全民都在创作,根本没必要花高价雇专门团队。结果呢?留在牌桌上的,只有那几个能靠个人作品打动市场的人。
所以说,不要幻想用机构化来摊平风险,那只会让成本拖垮你。真正的解法,是回归到个人,打磨出独一无二的价值。你得有别人替代不了的东西,哪怕是独特的观点、细腻的表达,或者真实可靠的人格魅力。否则,就等着被淘汰吧。

六、回到原点,也是机会
故事发展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能感受到,这并不是一幅悲凉的图景。红利散去,繁华落幕,真正留下的,反而是更清明的机会。
粥左罗常说,个人IP最好的模式就是一个人。你赚五十万,自己拿;你搞团队,做到一百万,扣掉成本到手可能还没五十万多。这就是算术题啊,也是命题作文。
所以说,别再奢望规模化,回到原点才是正解。一个人写,一个人拍,忙不过来就找点兼职助手。靠作品,靠人格,靠你持续发光的那份独特。
陀思妥耶夫斯基提醒过,人必须直面自己的阴影。如今自媒体的阴影就是繁荣后的萧条,而你若能看透,就会发现,这正是新一轮机会的起点。
别急着跟风,先问自己:我有什么,是别人学不走的?只要这个问题有答案,你就依然能活得稳稳当当的。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人人时代》 克莱·基舍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
《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
《国富论》 亚当·斯密
《异类》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文明及其不满》 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