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钟薛高到底做错了什么?
2025-09-06

主题
钟薛高的品牌困境:动能耗尽,势能未立

核心矛盾
钟薛高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产品,而在于错配了“动能”和“势能”的节奏。它既想靠高价撑起“高冷男神”的势能,又大规模下沉冰柜,消耗掉了刚起步的势能,结果既没有养成长期利润的动能,也没建立坚固的品牌势能,陷入了两头落空的尴尬境地。

正文

一、烧烤雪糕的热闹背后
那段“钟薛高雪糕拿去烧都不化”的视频刷屏时,很多人心里都打了个突。家里冰箱塞满了钟薛高,扔掉吧觉得昂贵,不扔又心里发虚。朋友圈有人一句话点醒:蛋白质和脂肪本来就能耐高温,甚至还能燃烧。问题不是雪糕,而是我们对雪糕的预期发生了错位。这里已经埋下了矛盾:钟薛高想让人觉得自己高端,但它却躺在小卖部的冰柜里。一个被放在草根渠道的“贵价雪糕”,就像穿着西装去赶大集,怎么看都有点突兀。真正的火药味,还不在于食品安全,而在于品牌定位的错乱。

二、为什么不骂哈根达斯
刀姐问了个尖锐问题:为什么大家骂“雪糕刺客”,不骂哈根达斯?哈根达斯比钟薛高还昂贵,而且二十多年前进入中国时就卖三十块。更要命的是,那时候房价还没这么离谱,可消费者照样买单。可见问题不在于“价格高”,而在于“场景感”。哈根达斯的贵,是在商场、在冰淇淋店里端着吃的,是仪式感的高冷;钟薛高的贵,却是在小卖部的冰柜里随手掏出的,是日常里的突兀。布迪厄提醒我们,消费的意义常常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社会区隔。哈根达斯让人觉得自己在参与一种生活方式,而钟薛高让人觉得自己被动买单。这就是致命的差别。说白了,同样的价钱,不同的势能。

三、动能和势能的错位
动能是什么?就是渠道、铺货、运营效率,就像拼命蹬自行车,累一点,但能走远。势能是什么?是找个高坡,把自行车推上去,再顺势滑下来,轻松又拉风。钟薛高的问题是,刚刚攒了一点点势能,就急急忙忙全丢进了小卖部的冰柜里。原本可以靠旗舰店、靠明星代言去推坡,可偏偏选择在最容易被消耗的场景里消磨殆尽。弗洛伊德提醒我们,人常常会因为潜意识里的急切欲望,而做出短视的选择。钟薛高的短视,就是急着收割,却没顾上重新造坡。企业要么像喜茶那样,把排队四小时的势能转化为商场里的渠道护城河;要么像苹果那样,既有旗舰店撑门面,又有铺天盖地的授权店护动能。钟薛高,两头都没做到。

四、从完美日记到喜茶的对照
完美日记曾经借“小红书红利”“李佳琦红利”一飞冲天,势能拉满,却没能把势能转化为稳固的动能。铺了那么多商场店铺,却没赚到钱,势能耗光,动能虚弱,最后跌下坡。喜茶也有势能,但它聪明地把势能变成了渠道护城河,占领商场好位置,形成了稳定动能。经济学家熊彼特写道,创新不是一闪即逝,而是要转化为制度化优势。喜茶做到了,而完美日记没做到。钟薛高更像完美日记,势能一阵喧哗,最后砸在渠道上。可偏偏,它连利润都没稳住。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学喜茶,先用动能赚到钱,再去推坡造势,而不是拿着微薄的利润去透支势能。

五、势能要靠造,而不是等
很多人误解势能,以为蹭热点、砸广告就是势能。其实真正的势能,要靠笨重的投入。比如可口可乐,几十年如一日砸奥运会赞助,把“快乐”印在全球心智里;比如苹果,哪怕在低档商场也开授权店,让消费者随处可见那个被咬一口的Logo。福柯提醒过,权力不是显眼的,而是无处不在。势能也是这样,它要通过场景、氛围、渗透,慢慢无处不在。钟薛高的问题是,没舍得在势能上赔钱造坡。要是早早在SKP旁边开一家旗舰店,立刻就能改变心智。就像把包包放在LV隔壁卖,和放在小卖部里卖,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说白了,势能要靠制造,不是顺手捡来的。

六、止损的智慧
钟薛高现在的处境,并不是彻底没救。动能依然在,渠道依然广,问题是得停下急躁,收收心,用利润反哺势能。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说过,利润是企业持续的源泉。没有合理利润,势能就是空中楼阁。对钟薛高来说,现在最稳的做法,就是先修补动能,让动能能养活自己,再耐心攒势能。消费者的记忆短,负面舆论会过去,留下的,才是品牌真正的底子。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也是提醒:别急着追风口,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赚到真金白银的动能?有了动能,才敢去推坡造势,不然一头热过去,只会摔得更疼。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国富论》 亚当·斯密
《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
《文明及其不满》 弗洛伊德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
《权力的微观物理学》 米歇尔·福柯
《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