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张一鸣给年轻人的66个建议
2025-09-06

主题
张一鸣的66个建议:年轻人如何在复杂世界里自我成长

核心矛盾
年轻人普遍困惑于“要不要跟风”“要不要追求安全感”“要不要急于求成”。在渴望成功与惧怕失败之间,在追逐短期利益与坚持长期修炼之间,常常摇摆不定。张一鸣的建议不断提醒:真正的成长不是靠天赋,而是靠延迟满足、独立思考、自我修炼与务实浪漫。但矛盾在于,大多数年轻人缺乏足够的耐心与自控力,总想快速看到结果。

正文

第一节 生活看似平凡,心境却能决定走多远
你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时刻,觉得自己太普通了?每天早出晚归,生活一成不变,仿佛跟伟大毫无关系。但张一鸣提醒,很多人年轻时的轨迹都差不多的,伟大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从点点滴滴积累出来的。他强调传记和教科书的重要性,因为这两类书能让人看到真实的人生样貌和知识体系。你会发现,别人的非凡,其实是把平凡事做到了极致。

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角度说,这种“平凡感”其实是本我与理想自我的冲突。很多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理想拉得太远,现实却一地鸡毛。解决方法不是幻想,而是缩短差距,把“耐心”变成日常训练。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提到,变革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人生也是这样,点滴的坚持,才能推开未来的大门。

可偏偏,大多数人喜欢追求快速的满足。于是短视频能刷一晚上,健身卡买了落灰,书架上摆满未拆封的书。说白了,不是没资源,而是没毅力。那怎么办呢?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自己一个小的承诺,比如每天看十页书,坚持一周。这样一来,你就会慢慢看到累积的力量了。

第二节 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别人给的
很多年轻人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想要安全感。”好像一份稳定的工作、一段安稳的关系,就能让自己心里不慌。但张一鸣说,年轻的时候,周围环境从来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感,是你对自己有信心,是你在一个阶段完成了目标,哪怕很小。

福柯提醒过我们,权力无处不在,它通过无形的规则塑造人。换句话说,那种“外部安全感”,大多只是社会给你套上的枷锁。经济学家哈耶克则强调市场的“自发秩序”,提醒我们不要高估外界的稳定。你要做的,是培养内心的掌控感,而不是被环境牵着走。

举个场景:一个年轻人刚进公司,天天担心被裁员,做事唯唯诺诺。结果呢,他越是求稳,越显得无足轻重。反而是那个敢承担、敢突破的新人,赢得了更多机会。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你完全可以先把安全感寄托在小目标上,比如完成一个项目、学会一项技能。这样一来,你对自己的掌控感就会一点点增强。

第三节 平庸有重力,想逃逸就得有速度
张一鸣说过,平庸有重力,需要逃逸速度。这句话特别扎心。很多人不是真的差,而是被平庸的惯性困住了,慢慢滑入“差不多就行”的陷阱。布迪厄提出过“场域”理论,说圈层比个体意志更能决定上限。你混在什么样的人群,就容易被同化成什么样子。

换个画面:一群人下班后都去聚餐、吐槽、打游戏,你若想读书、健身,就会被说“不合群”。可偏偏,这就是平庸的重力啊。你若跟着走,迟早掉进舒适圈,再也没力气挣扎。说白了,能不能突破平庸,不是靠一时热血,而是靠一点点小的加速。比如坚持健身三个月,你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就会完全不同,这就是逃逸速度的起点。

那我们怎么做呢?你不必非要跟别人硬刚,但可以悄悄给自己定下规则。比如每周有三天晚上不参加无效聚会,而是用来读书或运动。等你慢慢发现,这样的小加速,会积累成质变。

第四节 勤奋不是形式,而是心理状态
很多人以为勤奋就是早出晚归、埋头苦干。但张一鸣说,勤奋其实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享受挑战极限的过程,是保持热情和好奇心。巴菲特凌晨四点去取报纸,不是形式上的勤奋,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荣格说过,人必须直面内心的阴影。很多人所谓的“懒”,其实是逃避,害怕面对挑战时的无力感。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也发现,人类更容易选择即时奖励,而不是长期回报,这也是为什么拖延症普遍存在。

你有没有这样的瞬间?计划晚上学习,结果刷手机刷到深夜,临睡前心里扑通扑通直跳,懊悔自己又浪费了时间。其实,真正的勤奋是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当你能从中获得乐趣,勤奋才会持续。那要怎么养成呢?你完全可以从兴趣切入,比如先看喜欢的书,再逐渐过渡到专业书。这样一点点,就能变成习惯了。

第五节 独立思考,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张一鸣特别强调,独立思考和忠实于内心,是年轻人最重要的品质。他提醒我们,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随便说“说白了就是这样”。因为独立思考,本质上就是你在这个世界的竞争力。

《乌合之众》里写道,大众心理常常压倒个体理性。很多人不敢有自己的判断,只会随大流。社会学家米尔斯提醒过,“群体的声音”往往会让个人陷入盲区。结果呢,越是缺乏思考的人,越容易被操纵。

换个画面:在公司会议上,大家都点头附和某个方案,只有你觉得不妥。你若跟风,结果就是集体犯错;你若敢提出质疑,可能会一开始被冷眼,但长远看,却是你的独立判断救了团队。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别急着随声附和,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个逻辑是否完整?有没有被忽略的风险?这样一来,你就不会被“人云亦云”绑架了。

第六节 务实浪漫,才是长远的力量
外界常说字节跳动太理性,张一鸣也太理性。但他自己却说,我们其实是一个浪漫的公司啊。什么是浪漫?不是晒情怀,不是自我感动,而是把想象变成现实。浪漫的同时要务实,能刨根问底,能抓住本质,能大力出奇迹。

这情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乔布斯的“stay hungry”。乔布斯强调饥渴,而张一鸣则说,要浪漫又务实。正如哈耶克提醒的,市场是一种“自发秩序”,所以你不能只沉溺在想象,还要能面对现实并改变它。

换个画面:你有一个创意,兴奋得整晚睡不着。但第二天,你若只是继续做梦,那就只是空想。若你真的去调研、去尝试、去打磨产品,这才是浪漫加务实。那我们怎么办呢?别把浪漫停在嘴上,把它落到行动上吧。每天做一点推动现实的事,你会发现,浪漫就成了长远的力量。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
《文明及其不满》 弗洛伊德
《乌合之众》 勒庞
《国富论》 亚当·斯密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
《社会学的想象力》 C·赖特·米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