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门户最后的挽歌
2025-09-06
主题:新闻门户的衰落与媒介生态的重构
核心矛盾:在算法和短视频的冲击下,传统新闻门户如何走向衰落,以及这种衰落对整个媒介生态意味着什么。
第一节 挽歌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打开电脑,专门去门户网站上看新闻了?那些曾经占据我们大部分上网时间的页面,如今都变得冷冷清清的。
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幕,你打开电脑,想看看今天发生了什么大事。结果呢,你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用手机刷短视频,或者在社交媒体上看各种推送,根本想不起来还有门户网站这回事。
这种变化,真是让人感到唏嘘。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门户网站,如今都成了时代的眼泪。就像李煜在《虞美人》里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新闻门户的衰落,也让人感到一种物是人非的惆怅。
所以说,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停下来想想,为什么曾经那么受欢迎的门户网站,如今却走向了衰落?
第二节 时代的洪流
以编辑精选、价值导向为核心的门户网站(腾讯新闻、网易、新浪、搜狐),在短视频与算法分发全面接管注意力后,彻底失去了流量红利。
换个角度去感受,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喜欢看短视频了?短短的十几秒,就能了解到一个新闻事件,或者 get 到一个有趣的知识点,简直不要太方便。
这情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让许多传统的手工业者失去了工作。技术与媒介形态的变化,会根本性地重塑行业逻辑,旧模式再坚持精品与理想,也难敌用户习惯与流量结构的迁移。
说白了,门户网站的衰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节 黑箱
门户网站由编辑负责 “把关”,有明确的价值标准和责任;而算法则由机器与用户互动决定,千人千面,流量驱动,责任模糊,爆发与风险不可预测。
只要你回想类似的时刻,就能明白,在过去,我们看新闻,主要是相信编辑的专业判断;而现在,我们看新闻,主要是看算法的推荐。
正如福柯所说,权力无处不在,它通过无形规则塑造人。算法的权力,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以及我们的认知和判断。
你完全可以给自己定个小规矩,比如,每天抽出一段时间,主动去浏览一些不同来源的新闻,避免被算法所控制。
第四节 短视频的魔力
人们的信息耐心被压缩到 15 秒以内,甚至电影电视剧的剪辑节奏都要迎合短视频逻辑。
故事发展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能感受到,短视频正在彻底重构人们的信息消费习惯。
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讯息。” 短视频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注意力稀缺和用户习惯的改变,是所有内容产业的 “第一性原理”,谁不能顺应,谁就会被淘汰。
别急着跟风,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是否过度依赖短视频?我是否还有耐心去阅读长篇内容?我是否应该培养更深入的思考能力?
第五节 符号化的历史
腾讯新闻的挣扎、今日头条的焦虑,都说明:门户已不是主角,而是互联网 20 年发展的历史标本。
这情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恐龙的灭绝,曾经的地球霸主,最终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走向了灭亡。
内心会涌出这样的感受,任何商业模式都有生命周期,懂得判断行业 “退潮” 的节点,比纠结如何自救更关键。
这样一来,你就不会摔得太疼。要学会拥抱变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六节 警钟
最大的启发是,新闻门户的衰落不是个别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媒介生态被算法和短视频重构的必然结果。流量格局的变化,让门户成为历史符号,也提醒所有行业 —— 当用户习惯与技术逻辑被改写,旧模式只能唱 “挽歌”。
把时间拉回到那个瞬间,你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感到迷茫和困惑,不妨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业是否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
正如达尔文所说,“能够生存下来的,既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适应变化的。” 只有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虞美人》 李煜
《理解媒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