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人的底层驱动力
2025-09-05

主题:人的底层驱动力
核心矛盾:个体对名利、情欲、食物、睡眠的需求强度不均衡,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心冲突。

欲望光谱

人这辈子,到底图个啥呢?说到底,还不就是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嘛。有的人追求名利,恨不得站在聚光灯下,享受万众瞩目的感觉;有的人沉迷情欲,觉得人生得意须尽欢,及时行乐最重要;还有的人是 “吃货”,觉得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当然,也有些人像我一样,对名利看得比较淡,但对某些方面的需求却格外强烈。
就像我吧,对名利心,说实话,没那么重。当然啦,谁不想被认可、被尊重呢?但要我为了追求这些东西,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违背自己的原则,那还是算了吧。可偏偏,我对情欲的需求就比较强,觉得人生在世,如果不能体验到那种极致的快乐,岂不是白来一趟?
至于食物,倒没那么讲究,能填饱肚子就行。睡眠嘛,还挺重要的,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是感觉不舒服,就想好好睡一觉。这么一盘点,我发现自己对不同欲望的需求强度,还真是不一样。

内在失衡

你有没有想过,这种欲望强度上的差异,会带来什么影响呢?荣格就提醒过我们,人必须直面内心的阴影。说白了,就是你越是压抑某种欲望,它就越可能以扭曲的形式爆发出来。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一个对名利不感兴趣的人,如果被迫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每天面对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心里会是什么滋味?肯定会觉得特别憋屈、特别压抑吧?时间久了,说不定还会出现心理问题。
再比如,一个对情欲需求比较强的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变得焦虑、烦躁,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所以说,了解自己的欲望,并且找到一个平衡点,真的很重要。
所以说,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先停一停,问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

攀比陷阱

可这还没完,我们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布迪厄就提出,圈层比个体意志更能影响上限。啥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常常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看到别人追求什么,自己也跟着追求什么。
想象一下,你身边的人都在拼命赚钱、买房买车,你就算对这些东西没那么感兴趣,可能也会感到焦虑,觉得自己是不是落后了。结果呢,你开始逼迫自己去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去追求一些自己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
这样一来,你就陷入了一种 “攀比陷阱”,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因为你追求的,并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而是别人眼中的成功。
你完全可以给自己定个小规矩,比如每天花一点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消费主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商家们当然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欲望,这样他们才能卖出更多的商品。所以,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广告、营销手段,来刺激我们的消费欲望。
《乌合之众》里就写道,大众心理常常压倒个体理性。想象一下,你在刷短视频的时候,是不是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商品推荐?那些商家会告诉你,只要买了这些东西,你就能变得更漂亮、更成功、更快乐。
结果呢,你不知不觉就被他们洗脑了,开始疯狂地购买那些自己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等你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欠了一屁股债,生活质量反而下降了。
别急着跟风,先问问自己,这些东西真的是我需要的吗?还是我只是被商家的营销手段给忽悠了?

历史回声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类对欲望的追求,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观察到,变革来自长期结构积累。说白了,就是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对更好生活的渴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但话说回来,欲望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欲望得不到合理的引导和控制,就可能导致社会动荡、道德沦丧。历史上,因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导致国家衰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说,我们既要看到欲望的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它的负面影响。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所奴役。
这样一来,你就不会摔得太疼。

延迟满足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换作你,你会怎么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 “延迟满足”。啥意思呢?就是说,为了获得更大的回报,我们可以暂时放弃眼前的诱惑。
你看丁磊就很典型例子,他当初创业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然啦,延迟满足并不是要我们完全压抑自己的欲望,而是要我们学会权衡利弊,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要记住,真正的快乐,往往来自于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物质享受。
说白了,这时候最稳的做法,就是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1. 《文明及其不满》弗洛伊德

  2. 《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

  3. 《乌合之众》勒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