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笔记、拍短视频、挑产品……原来赚钱的门道全在这五步里
2025-09-04
问:
1,听播客,只听关于赚钱的,2主线任务是赚钱,每天写一篇关于对赚钱的复盘笔记,思考和理解,尤其疑虑困惑,3,做短视频表达对某件事的观点,口播,4,检索入眼的产品,想:这个东西能不能成你卖的东西,把这个当训练,训练检索意识,源头供应链能不能找到,价值空间有多少,5,选一个产品,想象自己在互联网上销售,写一篇营销稿子,想怎么对着观众说说,说什么,才能让观众想买。
答:
主题
赚钱这件事,既是当下很多人的执念,也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矛盾:如何在焦虑、机会、幻觉、行动之间找到真正可行的路径。
核心矛盾
看似人人都想赚钱,可偏偏大多数人陷入了三个困境:
一是信息过载,学了很多方法,行动上却寸步难行;
二是执行断裂,今天听播客,明天写复盘,后天拍短视频,但始终没形成真正的闭环;
三是认知错位,把“赚钱的幻觉”当成“赚钱的事实”,到头来只是原地打转。
正文
一、赚钱这件事,到底为什么让人上头
夜里翻开播客,耳边全是各种“年赚百万的秘诀”,结果心里被点燃了火一样的欲望。可等关掉手机,一抬头发现天还是黑的,银行卡里的余额也没有变过。这个落差,像被泼了盆冷水一样。
人为什么会被赚钱的故事勾得心痒痒的呢?心理学上有个解释叫“即时满足”。大脑对新鲜的希望格外敏感,对真实的行动却特别迟钝。所以你听到一个所谓的机会时,会立刻感觉自己快要飞起来了,可一旦要你去执行,就觉得格外沉重了。
这就是矛盾的起点:听播客带来的是幻觉,行动才是唯一的检验。那我们要怎么办呢?别急着去追求所有的赚钱故事,不妨先盯住一个细分方向,把听到的内容当作素材,而不是当作救命稻草。
二、复盘为什么是赚钱的核心修行
很多人觉得赚钱靠的是灵感,可偏偏真正能走远的,都是靠复盘。你每天写下一篇笔记,哪怕只有两三百字,都在让大脑形成一个“自我检视”的过程。
经济学里有个规律,叫“复利效应”。钱会因为复利而增长,思维也是一样的。你每天都在记录、反思、拆解,时间一长,脑子里自然会出现一个越来越完整的赚钱地图。
想象一下,如果你今天写下“我为什么对短视频没信心”,明天写下“观众为什么会滑走”,再过一个月,你就会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赚钱手册了。说白了,复盘不是为了写给别人看,而是把你的困惑摊在纸面上,让它们被拆开,被解决,被吸收。
三、短视频是试金石,不是舞台剧
很多人拍短视频的时候,总觉得要完美,要打磨,要光鲜。可这就是一个误区了。短视频更像是试金石,它的价值不在于你拍得多精致,而在于它能快速检验你说的话有没有人买单。
传播学里有个规律,叫“注意力稀缺”。观众不会管你拍得有多辛苦,他们只在意这十秒钟里能不能被戳到。哪怕是你随口的一个抱怨,只要真切,就比精心准备的空洞大道理更能打动人。
所以,别把短视频当成舞台剧,把它当成训练场。每天开口说一个小观点,哪怕有瑕疵,也比憋着强。等到某一天你发现,原来有句话被疯狂转发了,那就是你的赚钱密码冒头了。
四、产品是镜子,照见你的赚钱意识
走在商场里,看见一把折叠伞,你心里冒出来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东西能不能卖给别人?这就是一种训练了。
社会学里有个词,叫“角色意识”。你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而是一个可能的商人。你看到的不只是伞本身,而是它背后的源头、渠道、定价、包装、利润空间。
就像丁磊早年做网易养猪,大家都笑他,可他看中的不是猪,而是猪肉背后的食品安全和供应链。这就是视角的差别。说白了,当你养成了这种“检索意识”,你已经在把赚钱的眼光当成日常了。下一步,只需要把这套眼光用在互联网舞台上,就能慢慢逼近结果了。
五、营销文案是成交的最后一公里
很多人觉得文案是锦上添花,实际上它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你想象一下,一个观众刷到你的视频,他心里可能已经有点动摇了,可还差临门一脚。这一脚,靠的就是文案。
博弈论里有个说法,叫“最后通牒”。文案就是最后的劝说:为什么你现在就该买?为什么你不能再等?为什么这个东西和你有关系?
比如你卖一盏护眼灯,你要说的不是“它光线柔和”,而是“孩子每天写作业的眼睛正被透支,这盏灯能帮他撑住十年”。你看,差别就在这里。观众不是在买灯,而是在买一个未来的安心。那我们要怎么办呢?不妨每天写一篇小文案,想象自己在对着观众说话,练到有一天,你能让他们心里咯噔一下,这才算到位了。
六、赚钱的路,终究要收心
很多人走着走着就焦虑了,听播客越听越焦躁,写复盘写成了流水账,拍视频拍到怀疑人生,检索产品时觉得满眼都是坑。最后索性摊手不干,回到原点。
历史上很多商人都经历过这种循环。清代徽商,最初靠盐业起家,可一旦遇到垄断,他们就会立刻转身,去做布匹、木材,把风险摊开。说白了,赚钱从来不是直线,而是绕路,是拐弯,是懂得收心。
所以说,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先停一停,收一收心。赚钱不是冲刺,而是长跑,急不得,拖不得,更不能被幻觉绑架。你完全可以给自己定个小规矩,比如一个月只盯一个产品,一周只拍三条视频,一天只写一篇复盘。这样一来,你就不会摔得太疼。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思考,快与慢》/ 丹尼尔·卡尼曼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
《创新者的窘境》/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影响力》/ 罗伯特·西奥迪尼
《商业的本质》/ 杰克·韦尔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