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疫情后三年的生存法则:麻雀定律、肺鱼思维、螃蟹效应
2025-08-20

你若不变,时代会亲手把你丢下。

一场疫情,把世界掀了个底朝天。有的人失了业,有的店关了门,有的路走着走着就断了。看上去天又蓝了,人潮回来了,但生活早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你站在人群里,看似归队,其实已经掉队。有人说2023是分水岭,的确如此。三年里我们早已不是原来那个自己,而世界也早已不再按老规矩行事。这个时候,还在等待“回到从前”的人,是最危险的。你必须变,变得比昨天更灵巧、更坚韧、更清醒。麻雀、肺鱼、螃蟹,它们不是人类,却用各自的方式活了下来。这不是自然的偏爱,而是生命的智慧。我们也得学会这智慧,才能在后疫情时代立得住、走得稳。

麻雀从不挑剔环境,它只关心能不能活下去。它不嫌人类城市脏、不怕嘈杂,它用烟囱当窝,用碎面包充饥。别的鸟说这不优雅,可它管不了那么多——活下去才是第一位。麻雀不是胆小,是灵活。不是妥协,是顺应。当世界变了,你若还拿旧地图找路,只会越走越远。我认识一位朋友,疫情前是线下健身房教练,一天三场课,收入可观。疫情来了,门店关了,他坚持等。他说等风头过了,客户还会回来。可一年又一年,健身APP、直播教学、线上约课早就铺天盖地,他再想回去,已无处可去。后来,他终于明白:不是风没有再起,而是风向变了。真正厉害的人,是能听见风变了方向的人。

肺鱼的活法更让人敬佩。它在旱季到来之前,就埋入泥土中,只留一个小孔,静静等着雨水的归来。别的鱼翻白肚,它却沉着不动。不叫苦,不求助,只靠自己的智慧,把命延续了下来。它的秘诀,是提早准备,是主动避险,是困中藏机。我想起一个做小吃的中年人,他疫情初期就预感到堂食不稳,当机立断转做社区配送。别人三个月没营收,他天天接单。他说:“我不比别人聪明,我只是比别人更早接受这个变化。”是的,变化来了,不等你接受。你反应慢一步,可能就差了一生的命运。肺鱼教我们:面对困境,不是死撑,而是变通;不是叹息,而是策动。不是等雨,而是先把自己埋好。

螃蟹则是另一种智慧。它知道壳不能一生用,想要长大,必须脱壳。可脱壳的过程,是痛的。旧壳裂了,新壳还没成型,它要冒着无壳的危险等待生长。但螃蟹明白:不痛,就不能变;不脱,就不能大。你是否也处在这样的阶段?眼前的岗位安稳,工资每月到账,日子不苦,可你越来越像个“活着的壳”,麻木、重复、不敢动弹。有人不忍脱壳,于是一辈子不再长大;有人痛过之后换了壳,终于迎来下一场成长。我身边那个叫岩哥的人,就是活生生的螃蟹。他辞了铁饭碗,投身新媒体,每天学习到深夜,一点点练,一步步熬。三年之后,他成了领域顶尖。有人说他太拼,他说,不拼,就只有壳,没命。

这三种生存智慧,其实是三种应对这个世界的姿态:适应环境、破解困局、主动蜕变。每一种,都不是容易的事。但你若不做,就只能等着被淘汰。别以为这话危言耸听。疫情放开后,一切都变得更快、更真实、更残酷。你想过日子不变,可日子偏偏不答应。你想老办法还灵,可新问题早就破了旧题。过去讲求稳定,现在讲求灵活;过去靠经验,现在靠更新;过去靠听话,现在要敢动。你不主动进化,就会被进化掉。这是自然的规则,也是社会的律法。

于是,真正的修行,在这个时代,不再只是清心寡欲,而是有胆有谋。不是藏在山林里安静地过日子,而是在滚烫的人间里敢于翻身。不是只做舒服的事,而是能做改变自己的事。你要主动把自己推出舒适区,敢于试错,敢于重来,敢于丢掉原有的壳,换一副新骨架重新站立。你要能顺势而变,哪怕一路坎坷,也要学麻雀那样,风雨兼程也不怕脏。你要能困中求生,像肺鱼那样,不等雨,不怕旱,而是把希望埋进时间里。你还要像螃蟹一样,有脱壳的勇气,哪怕那一刻最脆弱,也要为成长让路。

从2023年开始,这个世界变得没有中间地带。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你不可能再靠混日子苟且安稳,也不能再靠“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的方向。你必须时时精进,不断更新,把自己的底层能力练得扎扎实实。活下去,不是靠旧船票登上新船,而是靠自己有船、能划、认路。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反脆弱》([美]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著,湛庐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作者从黑天鹅理论出发,提出“反脆弱”的概念,强调在不确定中获得成长,是未来社会个体最重要的能力。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8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