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左罗:如何摆脱干啥啥不行、成为成事高手?
2025-08-20
所有人都能成为高手,只要你真的做了足够多次。
人最容易在内心骗过自己,说我已经很努力了,说我不适合这事,说我没天赋,天注定是个“干啥啥不行”的普通人。但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是真的不行,而是没有坚持去把一件事做够。常识早就告诉我们,练得多自然会好,反复做自然会变强,可惜,我们总是半途而废,三天热度,习惯把“没掌握”归咎于“没天赋”。直到看见粥左罗这篇文章,才猛然发现:我们缺的不是能力,是对常识的信。
他说得特别扎心又特别实在:你做不好,是因为你不做。说自己听了写作课还写不好,其实根本没写几篇;说自己学了直播技巧还不会直播,其实一共也没开几场;嘴上说想成高手,行动上却连门槛都懒得迈进去。在认知和实践的天平上,很多人不是失衡,而是压根没上秤。我们总觉得,懂了,就是会了;我们总希望,听完一节课,能力就能一夜之间开窍。可真相是:你不练,不写,不做,不总结,一切都只是空想。高手从来不是读书读来的,是干出来的。
文章的第二个提醒是:别光干,还要用对方法。光有行动但没有思考,也会变成瞎忙一场。有的人天天在练,年复一年,依然停在原地,不是不用心,而是没方法。粥左罗举了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有人拒绝学习,认为只有实战才是真本事,却不知道,认知决定路径,路径决定结果。你走错了方向,越努力越南辕北辙。这时候,认知就是你唯一的导航仪。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往往不在努力程度,而在认知深度。他们愿意在动手之前先花时间看懂规则,愿意在反复实践中反思策略。不是做得多,而是做得对。
而更深的领悟藏在“认知和实践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里。很多人都想要一个明确答案,但真正的答案其实很朴素:缺什么,什么就更重要。如果你每天学一堆但不动手,那就赶紧去干;如果你一直忙忙碌碌却从不学习,那就停下来想一想。有时候进步的突破口,就藏在你最忽视的那个环节里。你练得不够,就别问为啥没成;你学得不对,就别怪方向错了。高手之路,就是不断在认知和实践之间来回循环,不断修正,不断深化。
每一个“成事高手”,都是靠一次次从0到1、从1到10硬生生拼出来的。粥左罗列出的那一串成长经历——从打杂小编到副总裁,从零基础到课程讲师,从不懂写作到百万粉丝,这不是天赋的胜利,而是笃行的成果。他说得好,选择一件事,死磕一次,就会走通方法;走通了,就知道这一切是可以复制的;复制得多了,就成为高手的惯性。很多人一辈子没成为高手,只因为从没在任何一个领域真正走到过那一步。太早放弃、太快跳槽、太轻言“我不行”。
所以,如果你还在问,为什么我什么都做不好,那你不妨回头看看你真正投入过多少次实践,学过多少套系统认知,又思考过多少遍方法。一项能力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从熟到精,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难关,但没有一个阶段是跳过去就能跨的。你必须一步一步踩过去,摔倒,站起,再试一次,再总结一次,直到有一天,这件事在你手上变得顺手自然,再不费力。
高手之路没有秘诀,只有常识。可惜的是,大多数人不是不懂常识,而是不信;不是不信,而是不做;不是不会做,而是不坚持做。于是,这条看似简单、人人可走的路,就变成了少数人的通关捷径。如果你真的想摆脱“干啥啥不行”的困境,从今天开始就选一件事,哪怕是最小的一件事,死磕它,推到底,做到60分、80分、99分,让自己亲手体验一次从新手到高手的变化感。这一次走通了,你就再也不会怀疑自己的人生可以改变。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刻意练习》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553707。本书以科学研究为基础,深度讲解如何通过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任何领域实现从普通人到高手的转变。是理解本文所述“认知+实践=高手之路”的有力辅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