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娱乐、浪费时间,无心做事、丧失斗志,如何拯救自己?
2025-08-20
人之所以空虚,不是因为娱乐,而是因为丢掉了做正事的心。
在当下的社会里,人人都可以轻易找到一种方式来消磨时间:刷手机、看视频、打游戏、追剧。起初只是片刻的放松,但不知不觉中,时间像沙子一样从指缝滑走,心却越来越空,斗志越来越淡。很多人明知道该去读书、写字、健身、工作,可就是提不起劲,反而在短暂的快感里越陷越深。于是问题变得尖锐:沉迷娱乐、虚度时光、意志衰败,该如何拯救自己?这正是文章回答的核心。娱乐本无罪,沉迷才是枷锁。若不能把握分寸,哪怕是健康的爱好,也可能成为拖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提醒人们在充满诱惑的时代,学会重新掌控自己的心与时间,不让人生被廉价的快乐绑架。
仔细观察,沉迷其实有两种样子。一种是沉迷于健康的娱乐,比如运动、电影、旅行,它们本身有价值,但当你在其中投入过度,便会忘了事业和成长,渐渐把次要当成主要。另一种是沉迷于空洞的娱乐,比如无止境的短视频、无营养的小说、无聊的八卦,它们几乎不给人任何滋养,却能轻易夺走你大把时光。两者的共同点是——它们能制造即时的奖励感,能让人短暂忘忧,能在虚拟的舞台上给你优越感和存在感。但问题在于:人生的核心并不是在这些地方。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这些虚幻的满足上,就会渐渐失去真正的竞争力和价值。解决的方法,并不是全盘否定娱乐,而是要学会自省:这件事在我人生中扮演什么角色?它只是调剂还是主业?我要不要投入如此多的时间?当人能冷静思考这几个问题,便会明白自己的轻重缓急,从而不至于迷失。
顿悟来自于一个深刻的体会:时间从来不会空着。你不给它安排意义,它就会被虚无的东西趁虚而入。就像家里若不打扫,灰尘会自己落满;心若不清明,杂念就会生长。所以要自救,必须学会三件事。第一是挤占,让有价值的事情占满时间。正如作者说,他用直播的时间替代了刷短视频的可能性,一份时间只能做一件事,你若被目标填满,娱乐便没有机会趁虚而入。第二是隔离,诱惑面前最好的对抗方式,不是硬扛,而是远离。取关无意义的信息,退出无聊的圈子,卸载耽误时间的工具,把手机放远,别让诱惑在眼前晃来晃去。第三是替代,把放松的需求引导到更高质量的娱乐上,比如纪录片、书籍、运动。娱乐依旧是娱乐,但它能让人放松的同时,也得到启发和滋养。就像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它让你在故事中看到生命的厚度,比一千条短视频更能给心灵带来力量。顿悟在于:娱乐不可怕,怕的是失去分寸,怕的是把虚妄当成全部。真正的解药不是禁欲,而是学会让更有意义的事先占据心田。
最终明白,拯救自己的根本,不是完全杜绝娱乐,而是重新找回主动。人若没有目标,就会被琐碎吞没;人若不掌控时间,就会被时间掌控。娱乐是调剂,事业是根本。你要的优越感与存在感,最好从成长和竞争力里来,而不是寄托在虚拟的掌声上。要想走出沉迷,就要学会延迟满足,把短期的快感让位于长期的成就。要懂得“今日事今日毕”,别拖延,别让债务越积越多。要坚守长期主义,明白真正的自由来自自律,真正的幸福来自笃定。娱乐只是人生的小径,而人生的大道,是你一步一步为自己筑起来的价值。拯救自己,不是拒绝快乐,而是让快乐与责任和谐共存。这样,才不会虚掷年华,而能在人生的正事里站稳脚跟。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自控力》,凯利·麦格尼格尔著,文化发展出版社2012年出版。本书结合心理学实验,深入讲述人类为何容易沉迷,以及如何通过习惯、环境和认知来重新掌控自己的时间与行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