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背后管住了情绪
2025-08-20

真正高情商的人,能把情绪当朋友,而不是被它牵着走。

生活里最容易让人吃亏的,不是智商不够,也不是能力不行,而是那一瞬间控制不住的脾气。有人说一句话,就把一桌好局搅散了;有人一时恼怒,就把多年的情谊断掉了;有人冲动发火,就让自己前功尽弃。你回头看,这些时候我们真正的敌人并不是别人,而是那匹失控的“心中野马”。所以这篇文章最想说的,其实是一个古老又简单的道理:会做人,先要会管心,管住心就等于管住命。

当代社会,人人都讲情商。职场里要情商,家庭里要情商,连朋友相处也离不开情商。可情商到底是什么?有人以为是会说好听话,有人以为是能周旋于人情世故之间,甚至有人以为是八面玲珑、八方讨好。但读完文中故事才发现,真正的情商,不是外表的圆滑,而是内在的定力。高情商的人,不是处处揣摩别人心思,而是时时看住自己的情绪。看住了脾气,就看住了局面;看住了局面,就赢得了尊重。这才是文章一开篇要点出的核心:智商是天生的“硬件”,情商是后天的“软件”,人人可以修炼,人人都能升级。

机场的两个年轻人,就是最直白的对比。一个女孩不急不躁,摆事实讲道理,既捍卫了自己的权益,又没有让别人难堪;一个男孩却只知道大喊大叫,最后换来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别人的讥笑。很多人看到都在笑,可笑过之后,心里也许会咯噔一下:那吵闹的模样,不正是我们自己曾经的影子吗?文章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鲜活的场景,让人一眼看见低情商的窘迫与高情商的风度。像一面镜子,既照见别人,也照见自己。

更深一层的道理,是不被情绪绑架。文章用了一个“野马”的比喻:蝙蝠吸血并不致命,致命的是野马因为狂奔而累死。人也是这样,很多事情本身并没有那么严重,严重的是我们的情绪反应。费斯汀格法则说,生活只有10%是事情本身,90%取决于我们的反应。这90%就是我们能不能驾驭情绪的分水岭。发火容易,解决难;抱怨容易,改变难。情绪失控的时候,说的话最伤人,做的事最后悔。文章点得透:“我们不是在表达愤怒,而是愤怒地表达。”这句话像一把钥匙,让人猛然醒悟,原来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对错,而是方式。

在职场,七句话被点名为高情商之人绝不说的:我好累啊,我不爽,烦死了,我担心,我不在乎,没门,无所谓。这些话看似平常,其实全是负能量的投射。说出口的一瞬间,自己轻松了,可别人却被压得沉重。久而久之,人会远离你,你就真的成了局外人。文章的提醒很实在:人可以累,但不要常挂在嘴边;人可以有怨气,但不要到处宣泄;人可以有担心,但不要显露脆弱。真正高情商的处理,是把负能量关在心里消化,或者找一个安全出口释放,而不是随意把它泼给别人。

那么,我们如何修炼?文章给了三个办法:物理分割、正向表达、找到根源。生气的时候先拉开距离,过了“十二秒”再回应;沟通的时候不用指责的语言,而是针对事实去寻找解决办法;情绪之后要追根溯源,找到真正触发怒火的点,再思考如何避免。看似简单,其实是一种修行。修行不是在庙里,而是在办公室,在客厅,在朋友圈,在每一个你快要忍不住的时候。高情商,不是别人夸你会说话,而是你能稳得住、守得住,不让情绪做主。

这一点,道家的智慧和文章的观点是相通的。庄子说“心斋”,就是把心清空,不让杂念和情绪操控自己。佛家说“观心”,就是时时照见自己的心念,起了情绪也能觉察,不跟着跑。其实古今中外说的都一样: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文章写得很实在,不用艰深的哲理,却把古老的智慧放在现代的语境里,让每个人都能读懂。

回到生活,真正高情商的人,不是不会生气,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说、怎么说;不是没有情绪,而是会在情绪与行动之间多一个呼吸的间隙。多那一口呼吸,事情就会不同。一个人能管住情绪,才能管住人际关系;能管住人际关系,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动权。这就是文章最后总结的方向:高情商的人,把情绪当工具;低情商的人,被情绪当工具。

至此我们明白了,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不是为了教我们技巧,而是提醒我们修心。情绪是修心的第一关,管住情绪,就等于开启智慧。能量流向哪里,生活就走向哪里。想要生活和谐,就先让心平和;想要关系融洽,就先让言语温润。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中信出版社,2011年。原书名《Emotional Intelligence》,作者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书中提出并系统化了情商概念,能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本文所说的“情绪管理即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