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到了一定年纪,关起门,拉好窗,扫净屋
2025-08-20
心乱时学会关门,心苦时学会拉窗,心累时学会扫屋。
杨绛先生的一生,尝尽风霜,忍受生离死别,却留下了许多温柔而清醒的文字。她说过:“在人世间,人生实在是够苦。”可她没有让苦难完全压倒自己,她懂得收拾心境,懂得在复杂的人世间留一方清净之地。这篇文字所传递的,不只是生活的小技巧,而是一种修行的道:如何在人间苦海里安放自己的心,如何在滚滚红尘中守住一份不被打扰的宁静。
关起门,是对过去的告别。很多人之所以走得艰难,不是因为当下的困境,而是因为背后背着太沉的往事。舍不得放下失去的感情,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记挂着别人的伤害。门不关,风就一直灌进来,杂草荆棘就会在心里疯长。杨绛在丈夫与女儿相继离世后,选择独居在家,潜心写作,把痛苦关在门外。她翻译柏拉图,写下《我们仨》,让无数人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温情与力量。她关上的不是一扇物理的门,而是一扇心理的门,把无法挽回的过往留在背后,把自己的生命重新打开。很多时候,放下并不是不再想起,而是不再让它支配自己。门关上了,心才空出来,能容下新的花开。
拉好窗,是对外界的节制。窗是用来采光通风的,但窗帘若总拉开,就容易忍不住窥望外面的世界。人容易被比较吞没,看见别人孩子成绩更好,自己就焦虑;看到别人财富更多,自己就不满。比来比去,永远看不见自己的独特与幸福。杨绛讲夏洛特的故事,那个女孩本来生活无忧,却因为偷看窗外而觉得苦闷,直到看到别人的艰辛,才懂得自己已然拥有珍贵的生活。她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脚本,有自己的酸甜苦辣。不要过度打开窗去比较,别人的好不等于你的缺失。拉好窗帘,把目光放在自己手里的光亮上,你的心才不会被外面的喧嚣撕扯。
扫净屋,是对内心的整理。环境往往折射内心,屋乱心也乱。杨绛曾被迫住在牛棚,灰尘、跳蚤、老鼠让她几乎崩溃。可她没有任由环境摧毁自己,而是动手清扫,把破败的牛棚收拾得干净整齐。屋净了,心也渐渐安宁。生活中的我们,也常被烦恼裹挟,被焦虑吞没。如果沉溺其中,愈乱愈乱,愈苦愈苦。这个时候,不妨拿起抹布,扫一扫地,理一理桌,叠一叠衣服。打扫屋子,其实就是在打扫心地。杂物清了,心境也亮了;环境净了,心也静了。所谓“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就是这个道理。
这三件事,看似琐碎,却都是修行。关门,是与过去的和解;拉窗,是与外界的分寸;扫屋,是与自己的一次和好。到了一定年纪,人生的智慧不是拼命追逐,不是无限扩张,而是懂得收束,懂得留白,懂得让心有一方净土。人生虽苦,但心若清明,再苦也能安顿;世事虽乱,但心若安稳,再乱也能平静。
杨绛说过:“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这一生,谁都要经历苦痛,但谁也都能修炼一颗更自在的心。我们无法决定风从哪吹来,却能决定门窗怎么关;我们无法改变世间有多少尘土,却能决定屋子是否清扫。把握这些小小的选择,就是在决定自己生命的走向。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杨绛《走到人生边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出版。这是她九十高龄时的思想总结,写下对生死、人生、灵魂的深刻思考,是理解她“关门、拉窗、扫屋”之道的最好注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