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ChatGPT正加速把人分层:ChatGPT不会淘汰你,先驾驭ChatGPT的人会淘汰你!
2025-08-20

世界上最怕的不是机器聪明,而是人自己不愿意学。

这句话或许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它直指当下我们面对新事物时最常见的困境:明明眼前有一条路,却因为害怕、漠视、迟疑,错过了先行一步的机会。粥左罗在文章里讲到“ChatGPT不会淘汰你,能先驾驭ChatGPT的人会淘汰你”,其实说的不是冷冰冰的竞争逻辑,而是一种修行的提醒。修行不是闭门念经,而是要在日常生活里去体悟世事的变化,去看见心里的恐惧与执着,去学会善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牵着走。文章表面讲的是人工智能和行业机会,背后点拨的却是一个时代的修行问题:你如何面对新出现的力量?你如何让自己不掉队?你如何不被情绪裹挟,而能在工具面前保持清醒与自在?

仔细读这篇文章,你会发现它的脉络很清楚。起初他用“ChatGPT正在加速把人分层”这一句话切入,把所有人都拉到一条共同的起跑线上——我们身处同一个时代,逃不掉也绕不开。接着,他列出人们常有的两种反应:对抗与漠视。前者出于恐惧,后者出于懒散。这些心态表面看似合理,其实都是障碍。再然后,他不断举例:教育部门已经关注,企业招聘已经要求,身边人已经应用,自己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金钱。这些事实如同敲钟般提醒:变化不是虚的,而是正在发生。最后,他把重点落在行动:加入社群、持续学习、与人交流,把这件事情从空谈落到实践。整篇文章像是敲打一记又一记木鱼,让人从最初的好奇,走到被提醒,再到生出紧迫感,最后不得不承认——是该动身了。

这样的写法,其实就是修行中常说的“顺势开示”。他不是居高临下地训斥,而是从众人眼见的事实入手,把可能的抵触心态一一拆解,最后让读者自己生出顿悟。这也像禅门里的“拈花一笑”,大师并不直接说出答案,而是点到即止,剩下的空间由你自己去悟。

在这其中,我看到的真正智慧,是他提醒我们要改变思维方式。人一生的道路上,总有两种走法:一种是“我会什么,所以我做什么”;另一种是“我想要什么,所以我要学什么”。第一种思维看似稳妥,却让人被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第二种思维看似冒险,却让人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打开新的可能。文章里举的例子,无论是马斯克的火星梦,还是他自己从公众号到短视频再到社群变现,都是后者的体现。这其实就是修行的要义——不固守,不停滞,不因一时的困难而自限,而是时时更新,时时突破。

顿悟的时刻往往就在不经意之间。你可能在刷朋友圈时看到一篇文章,心里忽然被戳了一下;你可能在工作中发现同事已经用上了新工具,而自己还停留在旧办法里,心里不安;你也可能在和朋友闲聊时,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漠视的情绪拖着走。这些时候,若你能停下来想一想:我为什么害怕?我为什么懒散?这背后是什么在阻碍我?你就会发现,其实外在的变化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里的石头。石头不搬,脚步就迈不开。石头搬掉了,哪怕前路再难走,也总比站在原地要好。

明理之后,我们会发现,文章真正想传递的不是“快来交钱进社群”,而是“快来行动,不要让自己被落下”。在这个过程中,社群只是一个方便法门,是一条让人更快进入状态的途径。而核心的理,在于行动。修行也是如此:经可以不止一本,路可以不止一条,老师可以不止一位,但“要不要走下去”永远是自己的事。文章最后一再强调“早就是优势”,其实就是在提醒:时间不会等人,机会不会等人,你今天愿不愿意起步,就是决定你明天站在哪个位置的关键。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这本书详细探讨了技术变革如何打破既有格局,也提醒人们,真正的挑战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人们面对新事物时的心态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