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ChatGPT在县城:时髦的人已经在用ChatGPT吊打同事了!
2025-08-20

聪明人不是怕AI,而是学会让AI替自己干活。

当ChatGPT的名字传到县城,传到工厂的小办公室,传到银行的分行会议室,它已经不再只是技术圈的热闹,而成了现实的“职场灭火器”。那些曾经为讲话稿、总结、创新方案熬夜苦撑的年轻人,忽然发现眼前多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帮他们熄掉文山会海的火,可以替他们挡掉领导的催促。于是他们偷着乐,偷偷用,用完再修修补补,把时间和精力还给自己。这就是故事的开头:在最平凡的县城,在最普通的岗位,有人借助了ChatGPT,活得比昨天轻松。

可是,轻松并不是故事的全部。AI带来的,是一场新的分水岭。过去,学历的差距已经让信息认知形成鸿沟。一个人上过大学,知道去哪里获取消息,知道怎么用搜索引擎“洗稿”,而另一个人可能还在翻旧剪报,还在为仿宋三号字体被嫌小而出一身冷汗。如今ChatGPT的到来,把这条沟挖得更深:会用的人,像握住了杠杆,一点就能撬动繁琐任务;不会用的人,还在傻傻加班,还在苦苦冥想下一句套话。马太效应在县城并不遥远,而是眼前的分化。那些时髦的人,已经开始用它吊打同事了。

然而真正的修行人不会只停留在“偷着乐”的层面。很快他们会发现,过度依赖机器是危险的。机器能生成方案,却可能把竖排的数据看成横排,闹出丢人的笑话;能写祝酒词,却因为一个字输错而生成举报信;能快速凑稿,却不懂得哪句话背后隐藏的是人情世故,哪种语气才能打动台下听众。换句话说,AI能给你砖瓦,却不能替你盖房子。房子盖得是否稳固,还是要靠人。这个时候,你才会恍然大悟:ChatGPT不是万能药,它是镜子,照见了我们知识和思维的不足;它是放大镜,把人的懒惰和偷工显得更明显;它更是考验,逼着我们去升级,而不是停在原地。

所以,当你被恐惧笼罩时,不妨转念一想。你不是和AI竞争,而是和“不会用AI的人”竞争。你若能善用它,就能省下时间学习新知,省下精力思考更深的问题;你若能看穿它的局限,就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证明“人”依然不可替代。县城里的人们,或许一开始只是把它当作打工利器,但慢慢会明白:ChatGPT真正的价值,不是帮你写几篇稿子,而是逼你进化,让你跳出琐碎,去追求更高的认知和更广的格局。

AI不会让人失业,不会让人一夜之间消失。真正让人失业的,是还停在昨天的懒惰和迟钝,是拒绝学习、拒绝变化的固执。人要学会和机器共舞,既不盲目迷信,也不消极抗拒,而是拿它当刀剑,拿它当马车,拿它当磨石。正如那句话所说:ChatGPT不会淘汰你,会淘汰你的人,是比你更快驾驭ChatGPT的人。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第二次机器革命》([美]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安德鲁·麦卡菲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书中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浪潮如何重塑工作和社会,正好回应了我们对ChatGPT的焦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