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线城市中年妇女,二胎宝妈,跟孩子一起学ChatGPT...
2025-08-20
生活里的机会,总是悄悄来了又悄悄走,真正能抓住的,往往只在我们愿意转身的那一刻。
当一个三线城市的中年妈妈,写下她和二胎孩子一起学习ChatGPT的故事时,很多人会心一笑,觉得平凡人的琐碎哪里能和人工智能的浪潮扯上关系。但正是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映照了每一个普通人在时代大潮里的处境。她最初的漠视、随后的害怕,再到最后勇敢地尝试,其实就是我们大多数人面对新事物时的心路历程。漠视,是因为不懂;害怕,是因为未知;尝试,是因为不想再错过。她用自己的生活提醒了我们: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对趋势的敏锐和对未知的勇气。
细细回想,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转变?因为她曾经错过过。错过了淘宝,错过了公众号,眼睁睁看着同龄人靠着这些机会积累财富,改变命运,而自己却一次次留在原地。那种后悔,像深夜的风,轻轻吹过时没有声音,却能让人彻夜难眠。等到ChatGPT横空出世,她再也不敢把自己钉死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她心里清楚,哪怕自己是个二胎妈妈,哪怕生活在一个不算发达的小城市,也不想被这个时代轻易抛下。于是,她决定跟孩子一起学。
这看似朴素的决定,其实是对抗命运惯性的勇气。因为人最容易被困住的,不是客观的条件,而是内心的设限。她用自己笨拙却真切的学习姿态告诉我们:机会并不总属于年轻人,不总属于一线大城市的人,不总属于专业背景强的人,而是属于那些愿意尝试的人。时代的门从未锁死,它只是考验我们有没有勇气去推开。
直到某个瞬间,她和孩子一起坐在电脑前,孩子输入一连串问题:“ChatGPT是什么?小学生该怎么用?它对我们有啥帮助?”那一刻,她忽然顿悟。自己花了几十年走过的弯路,孩子却可以在新的工具帮助下,用最自然的方式跨越过去。她明白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的学习,而是为孩子种下了一颗敢于探索的种子。孩子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追问;不再是依赖父母,而是学会独立地寻求答案。这就是教育的意义,这就是成长的喜悦。
这种顿悟背后,藏着一个更深的道理:我们害怕新事物,不是因为它真的难,而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放下旧习惯。当年她不做淘宝,是因为觉得虚拟的东西不靠谱;她不做公众号,是因为觉得晚起步没机会。可时代不会因为你的固执而停下,它只会一次次无情地提醒你:形势比人强,迟疑比失败更可怕。
而今,当她和孩子一起学习ChatGPT时,她终于不再是那个迟疑的人。她没有再等,没有再怀疑,而是选择去实践。结果发现,原来ChatGPT比想象中更容易上手,可以帮她写周报、查食谱、解读孩子的体检数据,还能成为孩子的智慧导师。她忽然懂得,那些所谓的恐惧,往往在尝试的第一步就被击碎了。
这也让我明白,所谓智慧,不是比别人聪明多少,而是比别人少一点犹豫。真正的修行,不在庙堂,不在经卷,而在日常的生活里。当你不再漠视,不再恐惧,敢于尝试,哪怕只是和孩子一起敲下一行行文字,那就是最深的修行。因为你不仅让自己跟上了时代,也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面对未知,勇敢去学,不怕跌倒,不怕笨拙。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ChatGPT能做什么”,而是“你愿不愿意学”。愿意,就能获得时间;愿意,就能少走弯路;愿意,就能不再一次次错过。她的故事,提醒了无数像她一样的普通人:机会其实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愿不愿意改变的那一念之间。
最后的明理,也就显而易见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可阻挡,它不会因为我们的犹豫而停止。错过一次,是偶然;错过两次,是遗憾;错过三次,就成了命运。与其一次次后悔,不如现在就伸手去接住眼前的浪潮。即便不能乘风破浪,也至少不至于被潮水冲走。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没抓住机会,而是明明看见了机会,却因为自己的漠视和害怕,让它从指缝里溜走。
当你学会把握,就会发现,所谓“技术”,不过是工具;所谓“机会”,不过是顺势;真正决定命运的,是心里的勇气和眼中的光。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浪潮之巅》 作者:吴军,中信出版社,2011年出版。这本书详细梳理了信息科技浪潮中企业的兴衰与个人的选择,能帮助普通人更清晰地理解如何在技术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