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要有一次选择人生的勇气
2025-08-20
人生有时候就像走到岔路口,明明心里明白方向,却还需要一份敢迈出去的勇气。
蔡志忠先生的一生,就是不断选择的一生。他小时候瘦小敏感,却在三岁半就开始思考将来的人生,四岁半立志要画画一辈子。后来,他一次次在人生关键处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抉择:放弃学业只为画漫画,放弃高薪只为学习,关掉公司只为追求理想,甚至五十岁后毅然投入物理研究。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努力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让一个人走得远的,是在面对命运时有勇气做出选择。许多人以为成功靠天赋,靠机缘,靠人脉,其实归根到底,靠的是在关键时刻敢不敢遵从内心。人生从来不是等出来的,而是选择出来的。
这世上绝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庸,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他们在关键处不敢选,不敢放下,不敢坚持。他们害怕失败,害怕异样的眼光,害怕离开舒适区,于是宁可随波逐流,也不愿冒一次险。蔡志忠先生说,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际关系是金牌,而思考能力才是王牌。可思考再深刻,如果缺少行动的勇气,也只能停留在想象里。勇气才是点燃思考、触动、学习和热爱的火种。
当我们细细体会他的故事,会发现其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那就是他始终愿意倾听内心的触动。小时候画画的天赋让他坚定了方向,青年时对庄子的感悟让他找到漫画的突破口,中年时收藏铜佛开启了新的世界,五十岁后仰望星空的震撼让他走入物理学的殿堂。这些看似偶然的转折,其实都是内心触动后的选择。很多人也会触动,可是转眼就忘了,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去相信这种触动,去追随这种感受。触动本身只是一个火花,只有勇气能让它燃烧起来。
有时我们会问:万一选错了怎么办?其实,人生没有完全正确的选择,每一条路上都有风景,每一个转弯处都有可能。错不在选择,错在徘徊。蔡志忠关闭公司时,已经拥有财富和房子,别人眼里这是稳定和成功,可他自己却说:够了,这一生为钱做事到此为止。于是他有了新的生命旅程。若他犹豫不决,或许依然富有,但绝不可能在漫画、收藏、桥牌、物理上留下如此独特的印记。选择需要代价,但最大的代价不是失去,而是错过。
所以,真正的勇气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知道可能失败,依然愿意去尝试。少年蔡志忠寄去的四页漫画,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敢寄。追求太太时,他没有偷偷暗示,而是当众送花,不怕丢脸。主动登门拜访别人,也不是因为有把握,而是因为他知道等待因缘太渺茫,不如亲自行动。羞涩与自信并存,胆怯与勇气同在,这才是最真实的人性。勇气不是没有害怕,而是带着害怕依然去做。
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明白:勇气不是凭空长出来的。它来自哪里?它来自思考,来自热爱,来自学习,来自对内心的诚实。一个人若从未静下心来想过自己的人生,就很难有勇气去选择,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一个人若没有真正热爱的东西,也很难有勇气去坚持,因为他心里没有火焰。一个人若不曾学习、不曾积累,就算有机会摆在眼前,他也会因为底气不足而退缩。勇气并不是孤立的品质,而是人生所有积淀在关键时刻的一次爆发。
所以说,每个人一生都要有一次选择人生的勇气。不是盲目跟风的勇气,而是思考后的勇气;不是一时冲动的勇气,而是热爱支撑的勇气;不是逞强冒进的勇气,而是学习积累后的勇气。哪怕只有一次,你真心选择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那这一生就不枉来过。很多人觉得勇气太难,其实勇气并不是天生就有,而是你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倾听内心之后自然生出的力量。当你心中足够笃定,你就会发现自己不再害怕。
勇气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我们的必修课。也许你现在正处在人生的岔路口,也许你还在迷茫,也许你害怕做决定。但请记得,真正的迷茫不是不知道路在哪里,而是不敢走出第一步。命运不会替你选择,它只会等你自己开口。你要勇敢地为自己喊一声:我愿意走这条路!只要这条路是你心中所向,不论结果如何,你的人生就已经赢了。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对话体形式讲解阿德勒心理学,强调个人成长需要勇气去选择,去承担,去活出自己,与本文的主题高度契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