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脱下长衫的孔乙己,才是时代的清醒人
2025-08-20

人要学会脱下身上那件看不见的长衫,才能走得更轻松。

“孔乙己文学”之所以能在今天引发那么大的共鸣,是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自己生命里穿着一件“长衫”。有的人是学历和资历的长衫,有的人是身份和面子的长衫,有的人是习惯和思维定势的长衫。它们起初是保护,是荣耀,是别人眼中的体面;可慢慢地,它们变成了枷锁,变成了“下不来”的台阶。修行的意义,就是要看清这些无形的长衫,学会在必要的时候,脱下来。

站在今天的社会处境里,焦虑是普遍的。环境变化太快,过去的路径越来越走不通。曾经的“伸手接钱”,变成了今天的“跪地挖钱”。人心的不安,源于外部环境的收紧,也源于内部心态的固化。就像孔乙己,他穿着长衫,却只能站着喝酒,内心的矛盾让他陷在不上不下的位置。他的痛,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既不愿彻底放下,也不能真正上升。长衫,既是保护,又是负担。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

外在的长衫,是别人给的标签。学历、职位、资历、头衔,看起来光鲜,却让我们被框住。一个企业家去摆地摊,一定会引来争议,不是因为摆地摊低贱,而是因为他的标签太厚重,不符合人们的期待。一个老员工做基础工作,也会被议论,不是因为事情卑微,而是因为他的资历本不该做这些。于是,人被“应该”绑架,被“角色”禁锢。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觉察:我是在做事,还是在扮演?当我们被标签束缚时,长衫已经成了枷锁。

更深层的长衫,藏在心里。它是思维定势、路径依赖、认知陷阱。人习惯用旧有的方式去面对新问题,哪怕环境早已改变。人习惯用已有的经验判断新情况,哪怕事实早已推翻旧认知。这种“内在长衫”,往往比外在的更难脱下,因为它与我们合为一体,我们甚至以为那就是自己。修行的关键,在于反观。能停下来看自己的思维过程,就像鱼终于意识到水的存在。那一刻,你才知道自己不是水,你才知道你可以游向别处。

真正清醒的人,敢于脱下长衫。社会变局之下,过去的荣耀未必能撑起未来的生存。新东方的转型,就是典型。昔日讲台上的老师,成了直播间里的主播,若不放下教培的身份长衫,怎会有今天的东方甄选?老树长新芽,靠的就是敢于脱下旧标签,去尝试新的方式。归零不是否定过去,而是把杯子倒空,好装进新水。能归零的人,才不会被过去的身份困死,才可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学习和精进,是脱下长衫的另一种方式。成长的早期,我们跟着事学,跟着人学,跟着书学,进步很快。但时间一久,经验成了惯性,惯性又变成障碍。很多人卡在原地,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太依赖已有的模式。刻意练习、反思、以教为学,都是打破内在长衫的办法。让知识不只是停留在掌握,而是融入到行动里。唯有不断精进,才能不被环境淘汰。

技能迁移,则是另一条出路。房地产行业衰退时,那些原本写杂志的人,转身做起了房产信息服务,依旧靠写作和分析的本事活下来。传统媒体人转去自媒体,老师转去做知识主播,本质都是同一件事:让技能在新的土壤里发芽。老树能开新枝,前提是你看见自己的根在哪里。若是执着于行业的衰败,不肯迁移,不肯变化,就只能和行业一起沉没。修行告诉我们:外境无常,唯有内在的能力和清醒,才是可携带的财富。

顿悟在于,当我们不断强调“脱不下的长衫”,其实是害怕失去身份和体面。可体面若成了负担,它就是一副枷锁。人若愿意归零、精进、迁移,就能卸下这副枷锁,找到新的生路。长衫不是错,错的是我们不愿意放下它。放下了,才能看清新的风景;放下了,才能轻装上阵。

明白这一层道理,心中便有了安定。这个时代不再允许我们只靠一身标签活一辈子。环境无常,角色无常,但你若能时刻觉察自己的长衫,随时准备归零,随时愿意精进,随时敢于迁移,那你就不会被时代抛下。真正的清醒人,不是拼命维护旧身份,而是能坦然地脱下长衫,赤脚上路,依然能走得稳,走得远。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原则》(瑞·达利欧,中信出版社,2018年)。书中强调“归零心态”和“不断进化”,提醒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唯有勇于放下和不断学习,才能找到生存与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