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粥左罗:赚不到钱,看不到希望,心累,想躺平!
2025-08-20

人心真正累的时候不是身体扛不住,而是觉得再努力也看不到希望。

这是文章的主题,也是作者要回应的核心。粥左罗在谈“躺平”时,剥开了表层的“赚到钱想享受”,直指内里的“努力没结果,于是想逃避”。这不是经济学上的财富选择,也不是社会学里的代际矛盾,而是人心在面对挫败与瓶颈时的本能反应。为什么在当下要写这篇文章?因为在不确定的时代,很多人都在挣扎于“拼下去还是放下”的两难,而这篇文字,正是在提醒:真正的解药,不在于逃,而在于找到心里的火。

起始时,我们先看到的是一个非常日常的画面:有钱了,不想拼了,想去喝咖啡、玩摩托、滑滑板,似乎很合理。但作者点破,这并非因果,而是结果。钱不是原因,原因是努力看不到成果,是内心对未来无望,于是心生懈怠。这就像农田里辛苦播种,却连芽都没冒出来,农夫再热情也会泄气。人在没有增长、没有盼头的时候,就容易自我安慰,甚至合理化成“躺平是种智慧”。这起点一开,就让人感受到作者的诚实,他不是端着说教,而是把自己也放进这个困境里,和读者一起承认:心累时,谁不想放下?

承接下来,作者一步步展开,举例子,列场景。公众号每天涨粉十万,直播带货每天百万成交,这样的状态下,谁会躺平?职场年年涨薪,老板赏识重用,这样的氛围里,谁会说“算了,不干了”?答案一目了然:心累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无望。身体的累、脑子的累,都能咬牙扛过去,唯独心的累最折磨人。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每天偷偷挖洞,心中有光,所以越狱的路再艰难,他也不觉得心累。反之,哪怕环境安逸,若心里没有盼望,日子照样像一潭死水。作者用亲身经历来对比:辛苦奔波,熬夜写稿,接连直播,这些都让身体疲惫,但只要方向清晰,心却是轻快的。因为希望像一盏灯,撑起了黑夜。

顿悟时刻,文章切入更深一层的洞见:短暂的躺平,会有快感,会有新鲜,可是长时间的空虚享受,终会引来更深的焦虑。生命的主旋律,不是消费,而是创造;不是享受,而是挑战。消费让人放松,却难以持久;创造虽然夹杂焦虑,却能带来持久的愉悦。真正能撑住人一生的动力,不是玩乐,而是做事,把事情做成,把困难突破。王思聪也要创业,富人也要投资,并不是钱不够,而是因为人心若没有“创造”的支点,就会陷入虚无。作者点明:生命力的本质是向上,若没有挑战,只有生命而没有生命力。这里的顿悟,像一记惊醒——我们以为累是因为太拼,其实累是因为心里没有光。我们以为躺平能带来解脱,其实它只是短暂的止痛药。

明理的时刻,作者回到根本:既然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向上,那不如直接面对,不要逃避。逃避不会解决问题,只会让心更虚。最好的方式是训练自己直面的勇气,重新寻找突破口,卷土重来。正如农夫不会因一季无收而终身弃田,而是会选另一块地,换一种耕法,再试一次。人生亦然。作者最后落到自己公司的名字——“向上生长”,这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心法。它告诉人们:真正的愉悦来自“向上的状态”,那是生命力最饱满的姿态。

文章走到这里,智慧已经非常明晰:心累不是敌人,它只是提醒你停下来看看方向;躺平不是解药,它只是暂时的避风港。真正的道,是在疲惫里找到光,再一次勇敢生长。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活出意义来》,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新华出版社出版。此书写的是集中营里的极端人生体验,却揭示了人类在苦难与无望中仍能找到意义与希望的真理,正好呼应文章所说的“心累与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