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ChatGPT爆火,引发年薪千万高管辞职创业热潮
2025-08-20

人的路,常常是在看似平稳的时候忽然转弯,风口一来,多少年薪千万的大人物也忍不住放下安稳,走向未知。

这篇文章说的,是ChatGPT带来的大模型浪潮,以及它如何吸引互联网大厂的高管们纷纷辞职创业。表面看,这是职场、资本、科技的故事,但深处,却隐含着一条古老的道理:人在关键时刻,如何理解自己的位置,如何顺应时代的风,如何在热潮中不迷失。这篇文字,正是围绕“技术浪潮里的抉择”,在当下这个节点,给人以提醒。

从表面来看,这些名字闪耀的人物——李开复、王慧文、贾扬清、郄小虎……他们放弃优厚的职位和收入,投身到一个烧钱、烧脑、烧心的领域。他们看到了技术的浪潮,愿意去搏一搏未来。资本也在跟随,投资人喜欢这样的创业者,因为他们既有技术,又有资源,人脉和影响力都能汇聚。于是,一个个故事被写进媒体的文章,似乎预示着一轮新的黄金时代。

然而文章背后的思考是:时代在推人,风口在催人,究竟是人选择了创业,还是浪潮把人卷了进去?在移动互联网的年代,主角是懂人性的产品经理,而在大模型的年代,似乎换成了技术背景的工程师。舞台上,灯光一直打在“关键少数”身上,但舞台的方向却是由整个社会的能量共同推动。

当我静心去看,就发现这里不仅有术,还有道。术是资本的流动,是人才的迁移,是创业者的路径选择;而道,是人在浪潮中如何不失去清醒,如何不在风口中迷失本心。写这篇文章的人,或许也是在提醒:新的火已然燃起,未来未必是狂喜,也可能是烈焰焚身。

于是我慢慢明白,这并不是单纯的财经新闻,而是一个关于人心与时代的寓言。

起点时,我们看到一个个高光的人物。他们年薪千万,却愿意离开熟悉的大厂。这看似不可思议,其实却是必然。因为在大公司里,舞台再大,也有天花板。真正的创造力,常常需要突破框架,需要独立决断,需要不依附于庞然体系。就像工程师在公司里永远在实现别人的需求,而不是点燃自己心里的火。这样的压抑,一旦遇到新技术的风口,就像燎原的火种,势不可挡。

承接时,我们会看到资本与人心的互动。投资人追逐的并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技术背后的人。人脉、资源、过往的光环,这些让创业者能够快速汇聚人才,获得融资。可是这也暴露了另一层现实:大模型的门槛极高,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算力、资金、生态。这意味着,个人的梦想,必须和资本的逻辑结合,否则注定无法走远。于是,创业并不只是勇气,而是一场资源整合的豪赌。

顿悟时,我们要回望更长的历史。每一次技术浪潮,都会有人上岸,有人沉没。移动互联网成就了张一鸣、黄峥,而在更早的时代,程序员求伯君也曾以一人之力挑战微软。光阴流转,角色不断变化:曾经是产品经理的黄金时代,现在似乎是工程师的黄金时代。但黄金并非永恒,它只是某个时间点上的光芒。真正的核心是:人如何把握自己与时代的关系。人不能执着于“我是主角”还是“我是配角”,而要看到,时代如河流,我们不过是河里的一叶舟。舟虽小,但能决定自己划向哪片水域。

当下的创业热潮,也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人们对未来的渴望与焦虑。有人看见希望,就奋勇一跃;有人看见风险,就选择守拙。其实无论哪一种,都没有对错。真正的关键是心里是否清楚:我为何出发,我要去向哪里。若只是追逐风口,很可能在风停时坠落;若是心中有道,即使风浪再大,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明理的时刻,我们终于看见文章背后的智慧:这并不是在讲高管们的光环,也不是在炫耀资本的热情,而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要在浪潮中做出选择。选择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要在热潮中守住本心。技术再大,也不过是工具;资本再强,也只是推动。人若不清楚自己心里的火要燃向何方,那再多的资源,也只是虚空的幻象。

这才是真正的道。道不是拒绝技术,而是看清技术背后的人心。道不是反对创业,而是提醒创业者不要忘记初心。道不是追逐风口,而是明白风口背后是无常。看懂了这一点,就算不去创业,也能在日常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安稳。就算去创业,也能在烈火里,守住自己的清明。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浪潮之巅》,作者吴军,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本书用浅显的语言讲述了科技公司兴衰的规律,正好与本文主题相呼应,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技术浪潮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