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左罗:我已经不缺钱了,那我每天拼命努力,动力是什么?
2025-08-20
钱从来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人心里的那股不肯停下的欲望。
人问:当你已经不缺钱了,还每天拼命努力,到底是为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常常藏着误解。人们期待的答案,最好是“梦想”“使命”“价值感”,这样听起来高级而纯粹。然而真相却往往俗气:赚更多的钱,依然是推动人往前的核心动力。钱不是冷冰冰的符号,它背后分为“刚需的钱”和“享受的钱”。刚需的钱难赚,享受的钱更难赚;刚需的钱有上限,享受的钱几乎没有尽头。人满足了前一个阶段的需求,就会自然递增出下一个阶段的欲望。正因为如此,越有钱的人越觉得缺钱,越满足的人反而越焦虑。这并不是错觉,而是人性里必然的逻辑。
细细去看,这种欲望的递增并非某种富人的专属贪心,而是所有人都在经历的路径。刚开始租地下室时,你只想搬到地上;有了合租的房子,就想独立住;独立住后,又想买自己的小家;有了小家,又想要更大更新的小区环境。每一步,都是在已有的基础上递增一步。正如月入5000的人希望涨到1万,月入1万的人渴望涨到2万,本质上没有差别。每个人的心路都一样,只是站的台阶不同。人性就像一棵往上攀爬的藤蔓,总会不断寻找新的支撑点,从不满足于原地停留。欲望的增长不是跨越式的,而是自然递进的;不是某些人特别贪,而是所有人都一样。
真正的顿悟在于,当我们以为别人靠梦想使命才坚持努力时,其实他们的动力可能和我们一样朴素,就是想赚更多的钱。所谓的“高级动机”,往往是舞台上的演讲辞,而在私底下的饭局里,大家谈论的依然是“如何赚更多”。这不是虚伪,而是因为赚钱本就是人生一大驱动力。它带来安全感,也带来可能性。误会别人有更高的动力,只会让自己变得拧巴,觉得自己太俗,不如别人高尚。其实不用自责,不用内耗。承认自己的欲望,接纳自己的贪心,反而能让人走得更轻松。贪心不是错误,而是生存与进步的本能。养孩子时,我们总说“只要健康就好”,可当孩子健康后,又希望他聪明;当他聪明后,又希望他能考名校。欲望总是递增的,正如呼吸一样自然。
于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动力不必伪装,真诚面对人性,反而能活得自在。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却是推动我们成长的一股稳定力量。它让人努力,也让人不断拓展可能。承认自己贪心,不是堕落,而是成熟。因为接纳欲望,才不会陷入自我指责;因为接纳欲望,才能把精力放在行动上,而不是内耗里。一个修行者在尘世中,不是要剔除欲望,而是要与欲望共处,知道它的本质,理解它的规律,不被它吞噬,也不为它羞愧。人性的欲望,若能用在正道上,就是推动人生不断前行的风。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欲望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Desire〕,作者大卫·巴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本书结合心理学与进化论视角,揭示了人类欲望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帮助人更坦然地理解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