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致绝望的年轻人
2025-08-20

绝望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提醒我们要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年轻时,许多人遇到打击就会觉得天塌下来,仿佛一切都走不下去了。新闻里,几个年轻人选择了轻生,让人揪心,也让人反思:为什么青春最盛的年纪,却成了最容易感到绝望的阶段?其实,答案并不复杂。年轻人承受的,是身份的转换、责任的骤增、欲望的膨胀。读书时,失败只是一张试卷;进入社会后,失败却是饭碗、是房租、是父母的期待和同龄人的比较。这些重量一旦叠加,心就会被压得透不过气。更糟的是,我们容易沉迷在“自怜”里,觉得只有自己最不幸,别人都比自己顺遂。可是世界不会因为我们的叹息而停下脚步,倒是因为过度的自怜,让人一步一步被困进黑暗,看不见出口。

其实人生的苦楚,绝不是你一个人独有。芒格说过,自怜是最无用的情绪,它只会让你陷入泥潭。想想看,世上有多少人正在经受更艰难的考验,只是他们没有在你面前诉说。纪录片里,那些战火中的平民、病痛中的患者,他们依旧顽强活着。反观我们,许多困境或许只是人生的一次波动。要走出绝望,第一步是从自怜中抽身,把挫折看作常态,把跌倒看作过程。第二步,是让自己忙起来。心若闲着,就像一滩死水,容易被负面旋涡吞没;而当你投入到一件件小事里,水就有了流向。无论是学习一门新技能,还是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抑或写下几页文字,做事的过程会让心重新聚拢,让思绪回到轨道。

真正的转折,往往在你开始依靠自己时发生。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贵人、机遇或者奇迹上,等得久了,失望便更大。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救世主?别人或许能帮你一阵子,但没人能替你走完路。求人是三尺剑,靠人是九重天,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你要学会死磕,学会把一件小事做到底,从中积累属于自己的力量。别人的经验能提醒你,但不能替你走过泥泞。也别害怕孤单,因为真正的成长总是孤单的。只有当你一步一步走过去,心底才会长出一份笃定:原来我真的可以。

到了这里,你就会明白,绝望的另一面,藏着“渴望”。人到消沉时,常常是被欲望拖垮了:想要更多的钱,更大的房子,更快的成功,却在无止境的比较中失去了方向。欲望让人焦躁,而渴望却能让人重生。渴望不是多么实际的目标,而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心。年轻时渴望成为歌手、画家、旅行家,哪怕幼稚,却充满活力。成年后,一旦失去这种渴望,只剩欲望,就像机械地活着。真正能救人的,是重新唤起那份渴望:哪怕只抽出一点点时间去尝试写诗、去拍照、去学习一门新技能,你会发现生命的火苗又被点亮。渴望让我们不再只是苟且活着,而是带着热情活下去。

所以啊,绝望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自己困死在欲望和自怜里。把心收回来,把脚迈出去,让自己忙在有意义的事情里,让渴望在心中重新生根。你会发现,所谓的至暗时刻,其实只是生命的提醒:你该换一种方式生活了。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活下去的理由》(Reasons to Stay Alive),作者马特·海格(Matt Haig),中信出版社2016年出版。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如何走出抑郁与绝望,为年轻人提供温暖的思考与切实的指引。